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殷墟

殷墟

商代后期都城。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四里小屯村一带。《水经·洹水注》: “洹水出山,东径殷墟北。《竹书纪年》 曰: ‘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史记·项羽本纪》: 秦二世二年 (前208),“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集解》 引应劭曰: “殷墟,故殷都。”20世纪30年代考古发掘,在此发现商代宫殿、宗庙、王陵、手工作坊等遗址,以及包括二万多片甲骨在内的各种遗物。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作殷虚。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约2千米处。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其北的洹河两岸地区,东西长约6千米,南北宽约4千米。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称北蒙,亦称“”。直到帝辛(纣)亡国,共历273年。周灭殷后,渐趋荒芜,故称殷墟。《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项羽本纪》: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经考古发掘,发现小屯村北有宫殿遗迹,侯家庄一带有殷王族陵墓,出土十多万片甲骨刻辞及大量青铜器和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遗物。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四周饰有夔龙纹和饕餮纹,通高 1.33 米,重达875公斤,为世界罕见的重器。还发现武官村大墓和祭祀坑、妇好墓及铸铜作坊、制骨作坊遗址等。现建有殷墟陈列室,展出大量殷代文物。近来新发现有规模宏大的殷代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兴平

    唐方镇名。至德元年(756)置,治所在上洛郡(治今陕西商州市)。领上洛、安康、武当、房陵四郡。上元二年(761)废。唐方镇名。至德元载(756年)置,治上洛郡(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上元二年(761年

  • 沸流水

    古盐难水。一名佟家江。即今辽、吉两省境鸭绿江支流浑江。高句丽始祖朱蒙居此。高句丽《好大王碑》: 邹牟王 “于沸流谷忽本西,城山上而建都焉”。《三国志·魏书·毋丘俭传》: “正始中,俭以高句丽数侵叛,督

  • 渡江墟

    即今江西龙南县西南渡江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9龙南县: 西北路 “牛岗岭又西南行五里过渡至渡江墟”。

  • 黑崇关

    一作黑松关。永定三关之一。在今湖南张家界市东南。《明史· 地理志》 慈利县: “西北有龙伏关,东南有后平关、黑崇关,谓之永定三关。”

  • 小江隘

    即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北小江。清有把总驻防。

  • 双凤山

    在今山西寿阳县北。《方舆纪要》卷40寿阳县:“双凤山在县北三十里,两峰状若伏凤,山之东有剩水泉。”

  • 唐子山

    ①在今河南唐河县南百里。《方舆纪要》卷51唐县: 唐子山 “一名西唐山。唐因以名州。山麓西南有唐子亭,即唐子乡也”。②在今湖北枣阳市北。《水经· 比水注》: “唐子陂在唐子山西南,有唐子亭。” 《隋书

  • 邛池

    即今四川西昌市东南之邛海。《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县,无几而地陷为汙泽,因名为邛池。”清乾隆《西昌县志》卷1:邛池“亦名邛海,治东南十五里”。

  • 泌阳县

    ①唐天宝元年 (742) 改上马县置,属淮安郡。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乾元元年 (758) 属唐州。明洪武二年 (1369) 省入唐州。②明洪武十三年 (1380) 以故比阳县地置,属南阳府。治所即今河

  • 永安寺

    ①即今北京市西郊的卧佛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元至顺二年(1331)改称昭孝寺,后又改名洪庆寺。明宣德正统间重修,改称寿安禅林。崇祯间改名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十方普觉寺。因寺内有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