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场
唐文德元年 (888) 改武德场为武胜场。治所即今福建长泰县。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 (955)升为长泰县。
唐文德元年(888年)改武德场置,治今福建省长泰县。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升为长泰县。
唐文德元年 (888) 改武德场为武胜场。治所即今福建长泰县。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 (955)升为长泰县。
唐文德元年(888年)改武德场置,治今福建省长泰县。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升为长泰县。
在今江西星子县北三十五里庐山中。清光绪 《江西通志》 卷54南康府: 康王谷 “一作钊城,盖周康王名也。或作康阳。梁刘孝绰酬陆倕诗,‘乍观秦帝石,复憩周王城’。即指此。《旧志》 作楚王谷”。有谷帘泉。
在今福建长汀县城兆征路。原为汀州府历代府试之处,内有朱子祠、龙山书院。清咸丰七年 (1857) 改建。1904年为福建省立第七中学校舍。院内有古柏两株,据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称: “福建汀州试院堂
唐置,为羁縻州,属安南都护府。治所在武郎县 (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北宋废。唐置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西天河镇西北。北宋废。
在今江西宜春市西。《方舆纪要》 卷87袁州府宜春县: 将坟山在 “府西百里。周四十里,高三里。相传汉武帝时,有将军易洸者,领兵至宜春,卒于此,因葬焉”。
即悦城县。治所在今广东德庆县东北。《宋书·州郡志》 作 “说城”。
北魏延兴二年(472)置,治所在朗陵(今河南确山县南三十二里任店)。后徙治比阳城(今河南泌阳县)。西魏改为淮州。(1)北魏太和中置,治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泌阳县一带。西魏改名淮州。
在今浙江云和县西。《方舆纪要》 卷94云和县: 垟头岩 “在县西十八里,高千余仞”。
在今吉林磐石县北。清光绪 《吉林通志》卷18: “呼兰山即烟筒山,(吉林) 城西南二百五里。” 《清史稿·地理志》 磐石县: “东北: 呼兰岭,驿马河出西北。”
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北二十一里何坊乡大商村西南。是一处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居住遗址。1972年发现。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00米,文化层厚2米。已暴出地面的文物十余件,有近仰韶文化晚期的素面陶、彩陶和龙山文
在今湖北黄州市北。《方舆纪要》 卷76黄州府黄冈县: 零残湖在 “府北三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