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山
在今浙江淳安县 (排岭镇) 西南一百十里余家乡大坞村。宋 《景定严州续志》 卷8遂安县:“县有溪,曰武强,以山得名。” 《方舆纪要》 卷90遂安县: 武强山 “与歙之白漈诸岭相错,峰峦险阻。唐末乡兵保聚于此,拒破黄巢”。
在今浙江淳安县 (排岭镇) 西南一百十里余家乡大坞村。宋 《景定严州续志》 卷8遂安县:“县有溪,曰武强,以山得名。” 《方舆纪要》 卷90遂安县: 武强山 “与歙之白漈诸岭相错,峰峦险阻。唐末乡兵保聚于此,拒破黄巢”。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去码头镇二里许。即漂母墓。后人因墩下有东岳祠,名为泰山墩。
①唐先天元年(712)析陆浑县置,属洛州。治所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四十八里旧县镇。南宋绍兴初为顺州治,金天德三年(1151)移治今嵩县,为嵩州治。蒙古至元三年(1266)废。②明成化十二年(1476)析汝
又名大明山、镆铘山。即今广西武鸣县东北大明山,与马山、上林县接界。《明史·地理志》思恩府:“有大揽江,出城东北大名山,下流俱入于郁江。”《清一统志·思恩府》:大名山“在府东三十里。一名大鸣山,与上林、
即今山西长治市南北董村。《清一统志·潞安府》:北董堡“在长治县东南十里。土城周四里,高一丈八尺。明嘉靖中筑”。
1946年置,属宁城县。即今内蒙古宁城县驻地天义镇。以北洋军阀时期此地曾有一商店名“天义号”而命名。1954年宁城县由八里罕迁治于此。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东部、东小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9平方
即今山西阳城县东润城镇。《清一统志·泽州府》 “刘善堡” 条下: 润城堡 “明末乡人所立,以捍‘流寇’”。
金贞祐二年 (1214) 升浑源县置,治所在浑源县 (今山西浑源县)。元属大同路。明属大同府。1912年改浑源县。金贞祐二年(1214年)置,治所在浑源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浑源县地。蒙古至元四年
亦作罗刹国。指沙皇俄国,为俄罗斯译名之讹。清康熙初张缙 《宁古塔山水记》: “逻车一种,近为边患。其国与西洋相邻,碧眼黄发,善用火枪,酣战不用衣甲,去此二三万里。其来也由海船,入黑筯、鱼皮部落,掠其貂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东。《方舆纪要》 卷122思州府施溪长官司: 施溪在 “司东里许。其上流自铜仁府来,流经司北十里,有龙门滩,滩险损舟。下流达湖广辰州府界”。
①秦置,属巨鹿郡。治所即今河北邢台市。汉高帝元年 (前206) 项羽改为襄国县。②西汉置,为信都国治。治所即今河北冀州市。东汉为安平国治。三国魏为冀州治。北魏为长乐郡治。隋大业初废入长乐县。唐初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