欤城
即今浙江海盐县西十四里欤城乡。为春秋时槜李四城之一。《方舆纪要》卷91海盐县:欤城“晋将军袁山松筑此以御孙恩,今为欤城寨”。
即今浙江海盐县西十四里欤城乡。为春秋时槜李四城之一。《方舆纪要》卷91海盐县:欤城“晋将军袁山松筑此以御孙恩,今为欤城寨”。
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兴和县西北。《清一统志·察哈尔·正黄旗》:兆哈河“在旗东南六十里。源出平地,南流会乌尔古河……西北入怀安县界,为东洋河”。
一名兴洛仓。隋大业二年 (606) 筑,故址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因地处洛水入黄河之口而得名。周围二十余里,穿三千窖,每窖可容粮食八千石。十三年 (617) 瓦岗军攻克此仓,并增筑洛口城,周围四十里。又
明正统二年 (1437) 置,属陕西都司。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弘治九年 (1496) 改属固原镇。清初改名靖远卫。明正统二年(1437年)置,治今甘肃省靖远县。属陕西都司。清顺治初改名靖远卫,雍正二年
清末分隆坝二族置,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南吉曲上流。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寰宇记》卷90江宁县:“大桑浦在县(旧治在今南京市)西十二里,可溉田,吴大帝时将讨关公,平南将军吴范屯大桑,即此处也。在蔡洲通大江。”
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西。《左传》: 成公二年 (前589),齐侯为晋军败于鞌,“遂自徐关入”。又,成公十七年 (前574),国佐 “杀庆克,以谷叛,齐侯与之盟于徐关而复之”。即此。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
战国赵地,在今山西安泽县东南。《战国策·齐策二》:“齐、魏亦佐秦伐邯郸,齐取淄鼠,魏取伊是”,即此。汉置陭氏县。古邑名。又作伊氏。战国赵邑。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战国策·齐策三》:齐、魏“佐秦伐邯郸,
金贞祐二年(1214)升阳门镇置,属弘州。治所在今河北怀安县(柴沟堡)东北。元废。古县名。金贞祐二年(1214年)升阳门镇置,治今河北省怀安县东北。属弘州。元省。
①春秋楚邑,后属吴。在今江苏六合县北。《左传》: 襄公十四年 (前559),楚“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即此。秦置堂邑县。②一作唐。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北。《春秋》: 隐公五年 (前718),“
在今吉林长春市南。《清史稿·地理志》:长春府:“东南十里堡达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