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帝君神祠
即梓潼庙。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二十里七曲山大庙。《明史·礼志四》: “梓潼帝君者,记云: 神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没,人为立庙。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
即梓潼庙。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二十里七曲山大庙。《明史·礼志四》: “梓潼帝君者,记云: 神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没,人为立庙。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
又作瑞洪镇。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北瑞洪镇。《明史·地理志》 余干县: “西有瑞虹镇,在鄱阳湖滨。”
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北五十四里官浔镇。清光绪 《漳浦县志》 图: 县东北有官浔。在福建省漳浦县北部、大南溪西岸。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官浔,人口 7890。昔为平和、龙海、漳浦三县水
①在今山西五台县五台山东台楼观谷。明成化中建。有清康熙、乾隆帝书额。②在今辽宁沈阳市大南街永德里6号。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后经多次重修。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寺前为天王殿。院内为大雄宝殿
西汉置,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湖南益阳市东。《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在益水之阳”,故名。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吴属衡阳郡,移治今益阳市。唐属潭州。元元贞元年 (1295) 升为益阳州。明洪武初改为益
在今安徽芜湖县北五十里,接芜湖市及当涂县界。原名万顷湖,三国吴开始屯垦,五代南唐筑成圩田。北宋嘉祐间重修,定名为万春圩。沈括撰有《万春圩图记》。《舆地纪胜》卷18太平州:万春圩“在芜湖东二十五里。计田
在今新疆昭苏县西南。为特克斯河支流。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特克斯河又东十里哈升水自北来入之。哈升水发源于哈升岭,在惠远西南二百里。”
在今山东文登市南五十里。山下即五垒岛海口。《寰宇记》卷20文登县:“五垒山在县南五十里,其山南北成形(行)入海,如垒焉。”《方舆纪要》卷36称:五垒山“南北成行入海,宛如营垒”。
又称兰仓津、仓津。为古渡口。在今云南永平县与保山市间的澜沧江上。《华阳国志·南中志》:“孝武时,通博南山,度兰仓水、耆溪,……人歌之曰: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兰沧,为作人。”
即东曹国。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北乌拉秋别。《新唐书·西域传》:东曹又名“苏都识匿”。
在今江苏江浦县西北西葛。《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江浦县“东葛城”条下:“又有西葛城,在县西北四十里。”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部。面积49.1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西葛各庄。人口 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