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城
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四十里乌溪乡乌溪岭下。《晋书· 桓彝传》: 苏峻之乱,“彝以郡无坚城,遂退据广德。寻王师败绩,彝闻而慷溉流涕,进屯泾县”,因筑此城。《清一统志·宁国府二》: 桓公城 “在泾县东四十里乌溪岭,晋咸和中桓彝所筑”。
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四十里乌溪乡乌溪岭下。《晋书· 桓彝传》: 苏峻之乱,“彝以郡无坚城,遂退据广德。寻王师败绩,彝闻而慷溉流涕,进屯泾县”,因筑此城。《清一统志·宁国府二》: 桓公城 “在泾县东四十里乌溪岭,晋咸和中桓彝所筑”。
唐贞观元年 (627) 置,治所在端溪县(今广东德庆县)。辖境相当今广东德庆、郁南、云浮等市县地。贞观十一年 (637) 废。唐贞观元年(627年)置,治端溪县(今广东德庆县)。十一年废。
即小招寺。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清乾隆《卫藏通志》 卷6: 小昭寺 “大昭寺北半里许,番名喇木契”。藏语意为大院落。
清为埔里社堡,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埔里镇。光绪十年 (1884) 中法战争爆发后,福建巡抚刘铭传始设埔里社厅。1920年设埔里街。1945年设埔里镇。
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封河间献王子刘豫置,初属广阳郡,后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北三十九里。东汉废。西汉元朔三年(前126年),武帝封河间献王子刘豫为阿武侯,置阿武侯国,治今河北省献县西北。东
①北魏正始中置,为丰宁郡治。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西南五十里峡口镇。隋大业二年(606)改为西乡县。②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改四旗厅置,属承德府。治所在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凤山镇。1928年属热河省
在今浙江松阳县西南。《清一统志·处州府》:古洞山“在松阳县西南二百里。高千仞, 自西南五岭亘入括松界中,有牧龙渊,道书称为成德隐元之天”。
①又名真如寺。在今江西永修县西云居山顶。《清一统志·南康府》:云居寺“在建昌县西南云居山。唐元和中建。宋祥符初赐额真如禅院,为江右名刹。后废。明万历中重建”。②即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城西二十六里广德寺。唐
又名石宝山、东华山。在今湖南望城县东南。《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鹅羊山 “山多奇石,或踞或立,状若鹅羊,故名。昔成少卿升仙之所,有仙坛、丹台在焉。……即七十二福地之一”。
清置,属孟津县。在今河南孟津县东三十里。
一作连木齐木台。清乾隆年间置,即今新疆鄯善县西连木沁镇。道光《新疆识略》卷3吐鲁番:连木沁台“东至辟展台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