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落墅
即今山东惠民县东四十里桑落墅镇。西汉为富民县治。元置巡司于此。俗名大桑落墅。明嘉靖《武定州志》 卷2: “相传始皇东巡,驻跸于此,桑偶落枝,因名。”
即今山东惠民县东四十里桑落墅镇。西汉为富民县治。元置巡司于此。俗名大桑落墅。明嘉靖《武定州志》 卷2: “相传始皇东巡,驻跸于此,桑偶落枝,因名。”
即今湖南平江县西四十七里浯口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平江县图: 县西有浯口市。
亦作龙鸠堡、笼鸠寨。南宋置,属嘉州犍为县。在今四川沐川县东南大楠乡龙水村。《宋史·黄畴若传》:南宋开禧间,“(董)蛮再犯龙鸠堡”。即此。
即今四川郫县北十五里柏条河南岸三道堰镇。民国《郫县志》卷1:三道堰“在城北十五里,属芶村。此处有水路,上通崇宁万寿桥,下达成都省北门”。在四川省郫县北部。面积36.1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
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春秋齐地。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十里。《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即此。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春秋》鲁僖公十五年(前645
在今河北赵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4赵州:水闸渠“在州西南二里。《志》云:旧引清水河入城濠,壅而无泄,为东北田畴患,因凿此渠,西南出,会于洨河。今淤。近郊复多水害”。
清雍正五年(1727) 改安隆营置,属右江镇。有游击,驻西隆州八达城 (今广西西林县)。后废。
罕、幵初为两支羌族部落,同居于湟中及鲜水(今青海青海湖)一带。其地有罕幵谷、罕幵南溪水(今甘肃临夏市西南)。后遂为地区名。《宋书·吐谷浑传》:“浑既上陇, 出罕幵、西零。……罕幵,今枹罕县。”
元都城。在今北京市区。《元史·地理志》:世祖至元四年(1267),“始于中都之东北置今城而迁都”。至元九年(1272)改名大都。二十年(1283)筑城。蒙人称为汗八里,意即汗城。全城平面呈南北略长的长
元至元中置,属乌撒乌蒙宣慰司。治所在今云南镇雄县北。辖境约当今云南镇雄、彝良、威信等县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芒部府。古名屈流大雄甸。元至元中置路,治今云南省镇雄县北芒部。辖境相当今云南省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