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城
在今甘肃临洮县南洮河西岸。《晋书·刘曜载记》: 东晋太兴三年 (320),刘曜 “进陷安定。(南阳王) 保惧,迁于桑城,氐羌悉从之”。即此。
在今甘肃省临洮县西南洮河西岸。十六国前赵光初三年(320年),司马保为刘曜所攻,迁居桑城,即此。
在今甘肃临洮县南洮河西岸。《晋书·刘曜载记》: 东晋太兴三年 (320),刘曜 “进陷安定。(南阳王) 保惧,迁于桑城,氐羌悉从之”。即此。
在今甘肃省临洮县西南洮河西岸。十六国前赵光初三年(320年),司马保为刘曜所攻,迁居桑城,即此。
西汉置,属琅邪郡。当在今山东东部。东汉省。
即不屠何。又作屠何。在今辽宁锦州市西北。《墨子·非攻中》:“虽北者且一、不著何,其所以亡于燕、代、胡、貊之间者, 亦以攻战也。”孙诒让曰:“屠、著声类同,不著何即不屠何也。”
又称蒲松镇。即今上海市长宁区西北部北新泾镇。清同治《上海县志》卷1《镇市》:“北新泾市,县西二十一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上海县:“最西有蒲松镇,一名北新泾,跨吴淞江支流新泾港上。”
①一名大嵛山。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清一统志·福宁府》: 嵛山 “在霞浦县东南海中。山高而中坳,形似钵盂,旧名盂山。中有三十六澳,地肥饶,居民稠密。明洪武间,周德兴以其孤悬海中,尽徙其民于内地,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唐时所开。《新唐书·地理志》 淮阴县: “南九十五里有棠梨泾,长庆二年开。”
明崇祯三年 (1630) 置,属镇西卫。治所在今贵州清镇市西北站街镇。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 省入清镇县。明崇祯三年(1630年)置,治今贵州省清镇市西北甘沟村。属镇西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
明隆庆五年(1571)置,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北金宝乡大水田村。《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金宝堡”条下:“万历初,‘贼’首廖金滥等作乱,围大水田堡。”即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西大水田,为瑶、僮聚居
①在今河北蔚县北。《魏书·陆丽传》: 和平时,为侍中司徒,“疗疾于代郡温泉”。《水经·㶟水注》: “㶟水又东北径桑乾县故城西, 又屈径其城北。王莽更名安德也。《魏土地记》
又名沉水山、象山、象鼻山。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象鼻山。唐莫休符 《桂林风土记》: “漓山在訾家洲西,一名沉水山,以其山在水中遂名。” 《寰宇记》 卷162临桂县: “漓山在城南二里。漓水之阳,因以名焉。
即今江西黎川县东五十里极高。宋、元、明、清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