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桃源县

桃源县

①五代闽龙启元年 (后唐长兴四年,933)升桃林场置,属泉州。治所即今福建永春县。闽永隆四年 (后晋天福七年,942) 改名永春县。

②北宋乾德元年 (963) 分武陵县置,属朗州。治所即今湖南桃源县。宋本 《寰宇记》 卷118桃源县: “以桃源为名。” 乾道初属常德府。元元贞元年 (1295) 升为桃源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桃源县。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③明洪武初改桃园县置,属淮安府。治所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1914年为避免与湖南桃源县重名,改名泗阳县。


(1)古县名。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升桃林场置,治今福建省永春县。属泉州。永隆四年(942年)改名永春县。(2)古旧县名。明洪武初以桃园县改名,治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南废黄河南岸旧泗阳(城厢)。属淮安府。1914年因与湖南省桃源县重名,改名泗阳县。(3)今县名。在湖南省西北部、沅江下游,雪峰、武陵二山余脉间。属常德市。面积4458平方千米。人口97.3万。辖15镇、26乡。县人民政府驻漳江镇。北宋乾德元年(963年,一说二年)析武陵县置桃源县,以相传武陵山桃花源得名。《大明一统志》桃源县:“以其地有桃花源,故名。”《大清一统志》常德府山川:桃源山“在桃源县西南三十里,有桃源洞。相传即陶潜所记桃花源也”。治今漳江镇。初属朗州,大中祥符年间属鼎州。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属常德府。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州,属常德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属常德府。1914年属武陵道,1916年属辰沅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常澧专区,1950年属常德专区,1968年属常德地区,1988年属常德市。地处湘西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形成低山、丘陵、平原兼有地貌。沅江及支流大杨溪、夷望溪、白洋河、延溪、陬溪等分布县境南北。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稻、甘薯、棉花,并产油菜籽、茶叶、苎麻、花生。农副产品以猪、鱼、家禽、湘莲著称。特产延泉黑猪、三阳鸡。林产有松、杉、南竹、油茶、油桐等。矿产有钨、金、金刚石、磷、锌、铜、黄铁矿、重晶石、硅石等。工业有机械、化肥、纺织、采金、酿造、印刷、日用瓷、石雕、食品加工、建材等。传统产品陬市桂花糖、漆河德字粉、桃源石雕久负盛名,砚石为国内名产。公路有319国道、常永等干线经此。水路循沅江上溯沅陵、洪江,下通洞庭湖。名胜古迹有桃花源、渔父祠。


猜你喜欢

  • 龙马槽寨

    在今云南通海县西北。《清一统志·临安府》:龙马槽寨“在河西县(今河西镇)北十五里。相传有龙马时现,故名。旧为蛮酋恃险处”。

  • 蔡襄墓

    在今福建仙游县东南四十二里枫亭镇锦岭。蔡襄 (1012—1067) 字君谟,仙游人。进士出身,历任漳州军事判官、西京留守推官、福建转运使、枢密院直学士、端明殿学士和开封、福州、泉州等地郡守。工书法,为

  • 洘溪

    在今广东普宁市东北洪阳镇东。《方舆纪要》卷103普宁县: 洘溪 “在县 (治今洪阳镇) 东”。

  • 罗藏山

    即今云南澄江县北梁王山。《明一统志》卷86澂江府: 罗藏山 “在府治西北。《东汉志》 云,装山出铜,后讹曰藏。又蛮语府棚为罗藏,谓造棚射虎也。其上宽平,有龙湫,时兴云雾。元梁王结集其上,又名梁王山”。

  • 齐齐哈尔城

    一名卜魁。又名奇察哈哩。清康熙三十年(1691)筑,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清一统志·黑龙江》:“齐齐哈尔城取嫩江北达呼哩等所居之庄为名。”达斡尔语“齐齐哈尔”意为“边地”。康熙三十七年(1698)

  • 牛心顶子

    即今吉林梅河口市东北牛心顶镇。《清史稿·地理志》 海龙府:“牛心顶子至郭大桥入吉林磐石。”

  • 沈公堤

    北宋筑。在今江苏启东、海门、通州市境内。东起启东市西北吕四港镇,西至通州市东的余西乡。《清一统志·通州》:沈公隄“在州东,海门废县东北。宋至和中县令沈起以海涨病民,筑隄七十里,西接范公隄,以障卤潮”。

  • 处州府

    明初改安南府置,属浙江行省。治所在丽水县(今浙江丽水市)。辖境当今浙江青田县以西之瓯江流域。洪武九年(1376)属浙江布政使司。清属浙江省。1912年废。元末朱元璋改处州路置,治丽水县(今浙江丽水市)

  • 鉴隘

    在今广西德保县西。《清一统志· 镇安府》: 鉴隘 “在府 (故治在今德保县) 西七十八里”。

  • 南垭场

    即今四川开县西南之南雅镇。清咸丰 《开县志》 卷3: 南垭场 “离城一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