栲栳镇
清置,属永济县。即今山西永济市北十八里栲栳镇。
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北部。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栲栳,人口3000。此地编织的栲栳(系竹或柳编织的盛器,俗称笆斗)技术精良,远销四方,因以为村名。1950年属第二区,1953年设栲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常青乡并入。地处黄河东岸。主产麦、棉,盛产苹果。有机械、建材、畜产品加工等厂。公路通市区。
清置,属永济县。即今山西永济市北十八里栲栳镇。
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北部。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栲栳,人口3000。此地编织的栲栳(系竹或柳编织的盛器,俗称笆斗)技术精良,远销四方,因以为村名。1950年属第二区,1953年设栲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常青乡并入。地处黄河东岸。主产麦、棉,盛产苹果。有机械、建材、畜产品加工等厂。公路通市区。
原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马回岭。《清一统志·九江府》: 陶潜墓 “在德化县西南楚城乡,面阳山麓。有祠”。1982年迁建于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蔡家洼。陶渊明 (365或372或376—427),东晋大诗人。字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磁州。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元和志》 卷15: “北滨洺水,因以为名。” 大业初属武安郡。唐属洺州。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为镇,元祐二年 (1087)
又作石船山。即今湖南衡阳县西北石船山。明、清之际思想家衡阳王夫之晚年隐居之处,学者称为 “船山先生”。今存湘西草堂,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石船山的简称。
即今河南遂平县西南文城乡。《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一年 (816) 六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讨吴元济,“大败于铁城,仅以身免”。胡三省注: “即文城栅,以其坚不可破,故谓之铁城耳。”(1)在今陕西省洋县东
西晋武帝司马炎的陵墓。在今河南偃师市城西十里南蔡庄村北。《晋书·武帝纪》 载: 太熙元年 (290) 四月,“己酉,帝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五,葬峻阳陵。庙号世祖”。
在今四川巫山县北三十里双龙镇。《明史·邵捷春传》:崇祯十三年(1640),“(罗)汝才、(惠)登相越巴雾河,陷开县”。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三十五里剑门镇姚箭口一带。《宋史· 王继恩传》: 淳化五年 (994)镇压李顺义军,“继恩由小剑门路入研石砦”。即此。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唐元结有 《杯湖铭》。《舆地纪胜》 卷81寿昌军: 杯湖 “在樊山、郎亭间,方一二里。孟仕源居退谷杯樽之下,命曰杯湖”。
北宋开宝五年 (972) 以浛洭县改名,属连州。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六年 (973)改属英州。元省人英德州。古县名。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以浛洭县改名,治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北浛洸,属连州。六
北宋崇宁四年(1105)置,为格州治。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西。崇宁五年(1106)改为从州治。政和初废为乐古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