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水
即今蒙古国西南之翁金河。《魏书·蠕蠕传》: 神䴥二年 (429年), 世祖亲征蠕蠕大檀, “五月,次于沙漠南,舍辎重轻袭之,至栗水,大檀众西奔。……世祖缘栗水西行”。
古水名。即今蒙古国中南部翁金河。北魏神䴥二年(429年),太武帝拓跋焘伐柔然,循栗水西行,次于菟园水。
即今蒙古国西南之翁金河。《魏书·蠕蠕传》: 神䴥二年 (429年), 世祖亲征蠕蠕大檀, “五月,次于沙漠南,舍辎重轻袭之,至栗水,大檀众西奔。……世祖缘栗水西行”。
古水名。即今蒙古国中南部翁金河。北魏神䴥二年(429年),太武帝拓跋焘伐柔然,循栗水西行,次于菟园水。
民国时置,属嘉兴县。即今浙江嘉兴市东北三十六里南汇镇。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百里。《水经·渭水注》:“竹岭水出南山竹岭,二源同泻,东北入藉水。”《资治通鉴》:东晋元兴三年(404),西秦“乞伏乾归与仇池杨盛战于竹岭”。即此。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东晋义熙十二年
又名见子陵。西汉文帝母薄太后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十里白鹿原上太康村附近。《三辅黄图》 卷6: 南陵 “在霸陵南,故曰南陵”。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陕县与渑池县界崤山上。崤有二陵,南陵为夏后皋之墓
一名鄂山。在今山西乡宁县东三十里。《隋书· 地理志》: 文城郡昌宁县有 “崿山”。即此。
唐置,在今河北蔚县东。《资治通鉴》:唐乾宁四年(897),河东李克用以刘仁恭叛,将兵攻“至安塞军”。即此。
即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寿阳山。《方舆胜览》 卷54彭州: 彭门山 “两峰如阙,相去四十步,名天彭门,因以名州。又曰: 彭祖出入此山,因名彭门”。相近有牛心山,与彭门山隔江相对。
1949年7月当地解放后由宜昌县城区及近郊析置,治所即今湖北宜昌市。简称宜。在湖北省西南部,南邻湖南省。面积 21038 平方千米(市辖区 4248 平方千米)。人口396.8万(市辖区120.9万)
在今海南省万宁县东北小海内。《方舆纪要》卷105万州:小海港在“州东北二十里。港口有二小石山,南北对峙如门,海舶往来,取道于此”。
又作田地河。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西北,结雅河支流提格达河。源出西北兴安岭。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 卷28: 提克德河 “索伦语,提克德,连阴雨也。(黑龙江) 城东北一千四百里”。清屠寄 《黑龙江舆地图说
在今新疆尉犁县东南。清宣统《新疆图志》卷3新平县:古斯拉克(庄)在“城东南四百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