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铺
即今陕西凤翔县西北柳林镇。清乾隆《重修凤翔府志》 卷2 《铺舍》: 凤翔北十里有柳林铺。
即今陕西凤翔县西北柳林镇。清乾隆《重修凤翔府志》 卷2 《铺舍》: 凤翔北十里有柳林铺。
军镇名。北魏太和十年(486)改乐陵镇置。治所在比阳城(今河南泌阳县)。《魏书·韦珍传》:韦珍为乐陵镇将,“高祖诏珍移镇比阳”。《魏书·寇臻传》:寇臻“拜振武将军、比阳镇将”。即此。
唐贞观四年 (630) 以处降羌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唐贞观四年(630年)以党项部落置,治洛平县(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属静边州都督府。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若尔盖县
亦名涌泉山。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三十里。《元和志》 卷33梓州通泉县: 通泉山 “在县 (旧治在今洋溪镇) 南二里。山前有石虾蟆,高七八尺”。《寰宇记》 卷82通泉县: 通泉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东临涪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 东南。《宋史·河渠七》: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1158),“监察御史都民望言: 荆南江陵县东三十里,沿江北岸古堤一处,地名黄潭。建炎间邑官开决,放入江水,设以为险阻
东汉以后对西汉时黄河自濮阳以下故道的俗称。因改徙于王莽时,故名。故道自今河南濮阳市西南折北流经南乐县西,又东北经河北大名县、馆陶县东,折东经山东聊城市、茌平县北,又折北经高唐县东、平原县西,再由德州市
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 改迷易千户所置巡检司,属会理州。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南撒莲。1951年改设迷易县。1952年改为米易县。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南通县城郊区析置,隶苏北行署区,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1952年属江苏省。简称通。在江苏省东南部、黄海之滨、长江口北岸。面积 8527 平方千米(市辖区381平方千米)。人口777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嶂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
古港名。在今加里曼丹岛西北端之达土角。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有专条记述。
唐名忽汗河,金名活罗海川,元名胡里改江,明又名忽儿海河、呼尔海河。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境之牡丹江,为松花江支流。《东三省舆地图说》: 清初 “称虎尔喀,又作瑚尔喀、呼尔喀、库尔喀,今称牡丹江,皆音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