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洋特种区
1938年析霞浦县北部置,属福建省。治所在柘洋 (今福建柘荣县)。1945年改置柘荣县。
1938年析霞浦县北部上西区置(县级),治柘洋(今福建柘荣县双城镇)。该地古时多柘树,明、清时曾设柘洋巡检司,故名。1945年改设柘荣县。
1938年析霞浦县北部置,属福建省。治所在柘洋 (今福建柘荣县)。1945年改置柘荣县。
1938年析霞浦县北部上西区置(县级),治柘洋(今福建柘荣县双城镇)。该地古时多柘树,明、清时曾设柘洋巡检司,故名。1945年改设柘荣县。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会稽山中。《明史·王守仁传》:守仁“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即此。王守仁因号阳明先生。②在今广西隆安县西北三十里和济村。《清一统志·南宁府一》:阳明洞在“大江崖上,可容数百人。明
又名胥山、庙诸山。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四十里闾江口内。汉仆射刘昌葬此,故名。今讹为白石山。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罗州置,治所在廉江县 (今广东廉江市东北三十里)。辖境相当今广东廉江市及化州、吴川二市部分地。乾元元年 (758)复为罗州。
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立石山“在南郑县西南三十里。东连青锉,西接金华”。
①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汉寿县置,属梓潼郡。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四十五里昭化镇(旧昭化县)。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卷2 《汉中志》:晋寿县 “本葭萌城,刘氏更曰汉寿。水通于巴西,又入汉川。有
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南一百二十里大洪山。《水经· 涢水注》: 涢水出大洪山,“山在随郡之西南。……时人以涢水所导,故亦谓之涢山矣”。《宋书·沈庆之传》: 元嘉年间,“涢山蛮最强盛,鲁宗之屡讨不能克,庆之剪
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上允镇北。原属澜沧县,民国时于此置县佐。1944年底裁撤。
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分淮南王国置,都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景帝四年(前153)徙庐江王为衡山王。武帝元狩初,衡山国除,以旧名改衡山王国为庐江郡。
西汉武帝时建,在今陕西兴平市东渭水北。《汉书·地理志》 右扶风郿县: “成国渠首受渭,东北至上林入蒙笼渠。” 《水经·渭水注》: “ (盩厔)县北有蒙茏渠,上承渭水于郿县东,径武功县为成林渠。”
即石梁坞。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五年(311),“扬威将军魏浚屯洛北石梁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