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林县
北周改柘林郡置,属升平郡。治所在今河南唐河县西南。隋大业三年 (607) 废入湖阳县。
古县名。北周改柘林郡置,治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属升平郡。隋大业初废。
北周改柘林郡置,属升平郡。治所在今河南唐河县西南。隋大业三年 (607) 废入湖阳县。
古县名。北周改柘林郡置,治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属升平郡。隋大业初废。
西汉高祖五年 (前202) 以九江、衡山、庐江、豫章四郡置,治所在六县 (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十一年 (前196) 徙治寿春县 (今寿县)。文帝七年 (前173) 废。十六年 (前164) 以
唐武德四年 (621) 改岚城县置,为东会州治。治所在今山西岚县北二十五里岚城镇。六年(623) 为岚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楼烦郡治。乾元元年 (758) 复为岚州治。元至元二年 (1265)
明置,属金州卫。即今辽宁大连市西北前牧城驿。明《辽东志》卷2:木场驿在“(金州)卫西南六十里”。清初废。
①西周以今陕西泾、渭、洛三河为三川。《史记·周本纪》:幽王二年(前780),“西周三川皆震”。即此。②战国时以河、洛、伊为三川。为韩地,介于秦、楚之间。东接东、西二周。《战国策·秦策一》:“今三川、周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可门。清有千总驻此。
即今湖南常宁县西之宜水。《水经·湘水注》: 宜溪水 “出湘东郡之新宁县西南新平故县东……众川泻浪,共成一津,西北流,东岸山下有龙穴,宜水径其下,天旱则拥水注之,便有雨降,宜水又西北注于湘”。
①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北三十八里干山镇。《方舆纪要》 卷91德清县: 敢山 “本名阚山,吴丞相阚泽所居。后讹为敢。有三峰: 中敢山,左龙山,右凤山”。②在今广西德保县西。《明一统志》 卷85镇安府: 敢山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考亭村。相传五代南唐时黄子稜构筑,以望其父(考)墓,因名“望考亭”,简称“考亭”。南宋绍熙中,理学家朱熹晚年居住和讲学于此,建竹林精舍,后更名沧州精舍。宋理宗为了崇祀朱熹,于淳祐四年
即今广西柳江支流洛清河。《明史·地理志》永福县:“西南有太和山,太和江环其下,东入柳州府为雒清江。”《方舆纪要》卷107永福县:太和江“其上流即永宁州大长江也,经太和山下,因名”。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置,属广西都司。治所即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