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郡
南朝梁置,属晋州。治所在枞阳县 (今安徽枞阳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枞阳县地。隋开皇初废。
(枞zōng) 南朝梁天监中置,治枞阳县(今桐城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桐城市地。属晋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南朝梁置,属晋州。治所在枞阳县 (今安徽枞阳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枞阳县地。隋开皇初废。
(枞zōng) 南朝梁天监中置,治枞阳县(今桐城市东南)。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桐城市地。属晋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在今河南开封市北十五里。《旧唐书·僖宗纪》:光启三年(887)五月,“郓、兖、汴三镇之师大破蔡贼于边孝村”。即此。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唐光启三年(887年),朱全忠以四镇兵,于此攻秦宗权,大破之。
或作元通山。即螺山。在今云南昆明市城内东北隅。《清一统志·云南府》 引 《府志》: “元时山在北郭外一里许。明初扩城,始在城内。其岩曰盘坤、曰补陀罗,曲磴攀跻而上,有石兀然突出,曰明月石。出麓有二洞,
旧名乌泥泾镇。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华泾。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上海县西南有“华泾”。
北宋政和四年 (1114) 置,为亨州治。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桃坪乡古城。一说今汶川县西北二十里。宣和三年 (1121) 废为砦,属威州。后废。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置,治今四川省汶川县
明洪武四年(1371)改广兴府置,直隶京师。治所在广德县(今安徽广德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县地。洪武十三年(1380)废广德县入州。清属安徽省。1912年废州为广德县。明洪武四年(1371年
即今山东郓城县南二十六里郭屯镇。清光绪 《郓城县乡土志》: 县重镇有郭官屯。
①即今广西凭祥市西北四十里平而关,西接越南平瑞村。清有把总驻防。乾隆五十六年(1791)曾开关贸易。②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乌罗司:平南关“在司(治今乌罗镇)南
即清安寺。在今辽宁辽阳市白塔公园处。金大定年间,世宗完颜雍为纪念其母贞懿皇太后李氏在故里出家为尼而改建。明、清时称广佑寺,亦称白塔寺。后毁于战火。
亦作龙且城。即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南齐书·垣崇祖传》:南朝宋泰豫元年(472),崇祖“行徐州事,徙戍龙沮,在朐山南”。南朝梁置龙沮县。《清一统志·海州》 引《州志》,谓“有大小二垒。相传韩信下齐
南朝梁大同中置,为东巴州治。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西南巴岭侧。以木马河为名。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