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板桥镇

板桥镇

①即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十里板桥镇。南宋 《景定建康志》 卷16: 板桥市在城西南三十里。清 《江宁府七县地形考略》 中 《江宁县境界址考》:“大胜关、板桥……诸镇,俱接近江边。江船至此均可收泊。”

②唐置,属高密县。即今山东胶州市。北宋元祐三年 (1088) 置胶西县及市舶司于此。为对外贸易重要港口。

③即今台湾省台北县驻地板桥市。清属淡水县,闽南音作枋桥。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板桥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板桥镇。1947年台北县迁治于此。1972年升为县辖市。

④北宋置,属内乡县。在今河南淅川县南。

⑤即今湖北恩施市西北板桥镇。清同治 《恩施县志》 卷2 《村集》: “板桥,距县一百六十里。”

⑥即今四川江安县南一百里板桥场。明置巡司于此。

⑦即今贵州思南县南板桥乡。旧属石阡府,明置巡司于此。后改属思南府。


(1)古镇名。在今山东省胶州市。北宋庆历以后,以登(今山东蓬莱市)、莱(今山东莱州市)密迩辽境,禁与高丽、新罗和辽海上贸易,此镇遂成为宋代北方贸易主要港口。元丰中于板桥镇置抽解务,元祐三年(1088年)又置市舶司及胶西县于此。(2)今镇名。(1)在天津市宁河县东北部、蓟运河东侧。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1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板桥,人口320。明永乐年间建村,因村旁有一座木桥得名。1949年设板桥乡,1958年建红旗公社,属河北省玉田县。1960年划归天津市汉沽区,1961年划归宁河县后建板桥公社。1983年改乡,1998年置镇。有五金器具等厂。芦玉公路经此。(2)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西南部。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 9000。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 7000。板桥原名板(,音tiào,意为“小河上的活动桥”),清代盐商曾在烧香河上架起一块木制板,形成聚落后称板,为与其东北的大板相区别,该地又称小板。1949年设板乡,1953年改板镇,1963年因字生僻,改名板桥镇。2001年10月云台区撤销后划归连云区。产小麦、玉米、棉花。海产资源丰富,有黄鱼、马鲛鱼、鲳鱼等近百种。制盐业、淡水养殖业发达。台南盐场设在境内。还有汽车修理、化工、采石、海产品加工等厂(场)。通班车。(3)在安徽省凤阳县东部。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 5200。因明代设驿站,河上建有木板桥,镇以桥名。1949年设板桥乡,1958年建板桥公社,1984年置板桥镇。1992年李二庄乡、洪山乡并入。主产小麦、稻、油菜籽等。有采矿、轮窑、石灰制造等业。凤明公路经此。(4)在安徽省寿县西部。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地板桥集,人口 2030。因附近有板桥得名。集镇原在桥北。1954年毁于洪水,1956年在桥南重建。1949年设板桥乡,1953年撤销。1955年置板桥镇,1956年撤销,1958年建公社,1983年复设乡,1984年复置板桥镇。1992年双门乡并入。产小麦、稻、棉花、油菜籽、红麻、席草等。有制砖、粮棉加工、草席编织等厂。有公路东至十字路接六寿公路。(5)在河南省太康县西南部。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570。唐末建村,始祖从山西洪洞迁此,住河东,为到河西方便,建一木板桥,故名。1965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1999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有机械、农机修造、电器修配等厂。有公路通县城。(6)在河南省泌阳县东北部。面积242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 1010。南临沙河,因地处古道,村旁河上有木板桥而得名。1956年设板桥中心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5年改镇。产小麦、油菜籽、花生和板栗。有农修、砖瓦等厂。有林场和板桥水库管理局。畜牧业较盛。南驻公社经此。(7)在湖北省南漳县西南部。面积273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新集,人口 1600。1949年属巡检区,1951年为板桥区。1975年为板桥公社,1987年置板桥镇。漳河流经北部。主产小麦、稻、玉米。特产蚕茧、核桃、白果、生漆、木耳、木梓、油桐等,还有杜仲、天麻等中药材。有水泥、食用菌、农机等厂。为县西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南雷公路经此。(8)在湖北省恩施市西北部,北邻重庆市。面积291平方千米。人口2.31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950。因附近建有木板桥而得名。1949年属恩施县第十二区,1957年属沐抚公社。1975年设板桥公社,1983年设镇。刘廖河、麻塆河过境。主产玉米、马铃薯,特产板桥党参。有磷、硫黄、煤等矿产。有富硒板党酒厂。有公路通接318国道。(9)在湖南省常宁市南部。面积80.6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 5980。镇南小溪上昔有木板桥,镇以桥名。1949年设板桥乡,1958年并入上游公社。1961年为板桥公社,1984年置镇。1995年樟塘、仙桥二乡并入。产稻、油茶、柑橘、黄花菜、大豆、茶叶。有农机、石灰、水泥等厂。清咸丰年间始设圩场,附近竹木制品多在此集散。为市南大镇。衡桂公路经此。(10)在广东省吴川市西北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圩,人口 2600。清初建圩河边,船需架跳板装卸货物而名板埠。后建石桥,1958年改称板桥。1959年析塘㙍公社设板桥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撤区建镇。地处鉴江北岸丘陵台地区。板桥河流贯南北。产稻、黄麻、红麻、甘蔗、圆椒、柑橘。多栽桉、松树。有建筑及轻工机械设备、爆竹、造纸等厂。有公路接207、315国道。(11)在海南省东方市南部。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 4930。清顺治年间建村,因村西港湾上架木板桥一座,故名。1987年建镇。产稻、甘薯、甘蔗、花生。有制盐、发电、农具修理、锯木、碾米、砖瓦、缝纫等厂。西侧利章港为浅水渔港,盛产红鱼、西刀鱼、对虾。225国道经此,三亚—石碌铁路经此。(12)在重庆永川市东北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场,人口 1100。清康熙年间建场,以境内柳溪河上架有木板桥得名。1919年置板桥镇,1953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建镇。产稻、小麦、玉米、甘薯及柑橘、茶叶、蚕茧等。有采煤、建材、食品等厂矿。公路至三教接永大公路。(13)在四川省绵竹市中部。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 2100。1949年为板桥乡,1958年为板桥公社,1984年复为板桥乡,1993年建镇。有酿酒、猪鬃、包装等厂。农副产品集散地。绵玉公路经此。曾出土战国船棺、铜弩机等重要文物。(14)在四川省富顺县西南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 2600。因场为平坝,近有水沟,置木板于上,方便人行,故名板桥坝。1949年为板桥乡,1950年分为板桥、兴隆、永胜三乡,1955年并三乡为板桥乡,1958年改板桥公社,1984年复名板桥乡,1995年白房乡、中和乡并入置板桥镇。产高粱、玉米、甘薯、黄麻、油菜籽、甘蔗、蚕茧等。有酿酒、服装、木器、农机加工等业。为县西南农副产品集散地。通公路。(15)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北部。面积132.2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村,人口 4000。仁江贯镇而过,因江上架木桥,镇因桥名。清设板桥塘,1932年置镇。1953年析置大沟、中寺等乡,1958年合并建娄山公社。1984年置板桥镇及娄山、中寺、大沟三乡,1992年合并置板桥镇。产稻、玉米、小麦、油菜籽、烤烟等。有造纸、制药、木器加工等厂。化风丹药及藤椅、棕床手工业品有名。渝黔铁路经此,设江塘站。210国道、遵崇公路经此。北有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16)在贵州省盘县中部、风洞河北岸。面积139.5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 2160。1950年为板桥乡。1953年分置板桥、山寨、马坡、赵官乡。1961年置板桥、赵官公社,1992年合并,并划原马坡乡部分地置板桥镇。煤炭资源丰富。产稻、玉米、小麦。工业以焦煤、原煤生产为主。盘兴公路经此。(17)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中部偏东。面积169平方千米。人口7.7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 6720。古名三家村,原东河环流,亦雅称“梅花古渡”。明初在渡口建木板桥,因名。清末桥已是雕梁画栋,俗称花桥,又名北津桥。辛亥革命后曾置镇。1953年为板桥乡。1958年为上游公社。1960年为板桥公社,1984年为板桥区,1988年复置镇。产小麦、稻、玉米、油菜籽等。有粮油加工、食品、酿酒、水泥预制件、砖瓦、木器、玻璃钢、化工等厂及农机站。特产“金龙面条”、干兰片、板鸭。为市境重要农贸集市。历代为交通要道,昆瑞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卧佛寺、光尊寺、龙王塘公园等。镇南上村为杜文秀故里。(18)在云南省宣威市南部。面积279平方千米。人口6.8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 5470。明、清驿道经此并设龙山铺。后因于河上架木板桥易今名。1940年置板桥镇,后废。1950年为板桥区,1958年称先锋公社,1963年复区。1970年改板桥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复置镇。产玉米、马铃薯、稻、烤烟、苹果、“宝珠梨”等。有石料、磷化、水泥预制件等厂及铁木业社。省属氮肥厂、市属良种场驻境内。为市境较大农贸集市。贵昆铁路、天杉公路经此。纪念地有红九军团部驻地旧址。(19)在云南省陆良县北部。面积179平方千米。人口8.7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 5520。跨河原有木桥,名板桥,村以桥名。1949年前为河东、河西乡。1950年为河东乡,1953年为陆良县二区。1957年为板桥乡,1958年为卫星公社,1963年为陆良县二区。1970年为板桥公社,1983年为区,1988年置镇。产稻、玉米、蚕豆、烤烟等。有服装、水泥、砖瓦等厂。曲西公路经此。古迹有报恩寺。(20)在云南省罗平县东部。面积183.5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 4500。昔日河上有木桥,取桥头楹联“板筑城楼”、“桥通古道”首字命名。1930年置东胜镇,1940年改板桥镇。1949年为罗平县二区,1952年为三区。1958年称板桥公社,1963年为板桥区,1970年为公社,1984年复区,1988年置镇。地处板桥坝子及附近山区。产玉米、稻、小麦、烤烟、油菜籽等。有煤、墨玉等矿。有造纸厂及铁木农具、竹编家具业。为滇、黔间重要集镇。南昆铁路、昆江公路经此。(21)在云南省镇雄县中部。面积159.5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人口420。古有大板桥,因名。清乾隆六年(1741年)改建石桥,名“泰宁桥”,但仍称旧名。1950年属镇雄县五区(芒部)。1953年属芒部区。1958年属芒部公社,1961年改区,1970年改公社。1984年又属芒部区。1988年从芒部分出置板桥镇。地处河谷山区。主产玉米、小麦、稻、豆类、马铃薯、烤烟。特产木漆、蚕茧。有碳化硅、氮肥等厂。为镇雄通往昭通、四川、贵州的要道。猫谢、毕镇公路交会于此。(22)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东北部。面积95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板桥村,人口 1420。唐永贞年间,当地河上曾架设板桥,故名。1949年设板桥乡,1961年设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6年与水道河乡合并设板桥镇。主产玉米、小麦、稻,盛产核桃、柿子、花椒、松油及药材。有乳品厂。唐诗人温庭筠《商山晓行》中“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即指此地。商洛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载酒堂

    在今海南儋州市西北中和镇东南东坡书院内。《舆地纪胜》 卷125昌化军: 载酒堂 “在城外。儋耳人黎氏之居,东坡访之,名其堂曰载酒堂”。《清一统志·琼州府二》: 载酒堂 “在儋州城 (今中和镇) 南。儋

  • 洿谷镇

    金置,属朝邑县。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北。《清一统志·同州府二》 “新市镇” 条: “洿谷镇在(朝邑) 县东北六十里。亦曰洿谷堡。三面陡绝,其险足恃。”

  • 长乐府

    五代闽龙启元年(后唐长兴四年,933)改福州置,治所在长乐县(后改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后汉乾祐元年(948)复为福州。五代闽改福州置,治闽县(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尤溪县北尤溪口镇以东的闽

  • 坎素

    即今新疆乌恰县西康素镇。清宣统《新疆图志》卷4:疏勒府布鲁特冲巴噶什部辖境中有“坎素”。

  • 昌城县

    ①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丰南市西北。东汉废。②汉昌成县之讹。治所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五十里。《续汉书 · 郡国志》 安平国: “阜城故昌城。”③西魏恭帝三年 (556) 改新城县置,为昌城郡治

  • 雍郎客都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北克度。明洪武中废。元置,治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北克度。属新添葛蛮安抚司。后废。

  • 桃槐国

    在今帕米尔北部阿赖谷一带。《汉书·西域传上》: 桃槐国 “王去长安万 一千八十里。户七百,口五千,胜兵千人”。西域古国名。在今帕米尔北部阿赖谷地一带,一说与捐毒、休循同处。西汉属西域都护。

  • 羊溪城

    唐置,属茂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新唐书·韦皋传》:贞元九年(793),董勔“围维州,搏栖鸡,攻下羊溪等三城”。

  • 武进郡

    西魏恭帝二年 (555) 改邓宁郡置,属邓州。治所在尚安县 (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后改为尚安郡。

  • 正阳县

    清雍正二年(1724)改真阳县置,属汝宁府。治所在即河南正阳县。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在河南省南部。属驻马店市。面积 1903 平方千米。人口74.6万。辖6镇、16乡。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