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仓河
在今湖北保康县南。《清一统志·郧阳府》: 板仓河 “在保康县南五十里,北流为洞庭河,绕县西而东,北流入筑水。亦名县河”。
在今湖北保康县南。《清一统志·郧阳府》: 板仓河 “在保康县南五十里,北流为洞庭河,绕县西而东,北流入筑水。亦名县河”。
战国魏邑,后入于秦。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史记·魏世家》:文侯十七年(前430),“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即此。秦置合阳县。古邑名。又作郃阳。战国魏邑,后入秦。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
一作小若驿。即今福建闽侯县西北小箬。位于闽江北岸,路通闽清县,为戍守要地。宋《淳熙三山志》卷5驿铺:小若驿在“闽清县东北五里。祥符二年(1009)重建”。《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三山驿”条下:“(府
1913年改鲁甸厅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鲁甸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东北部,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接壤。属昭通市。面积1519平方千米。人口37.4万。辖1镇、13乡(含2回族乡)。县
①西魏恭帝改南绛郡置,属建州。治所在绛县(今山西绛县南八里东南城村附近)。辖境相当今山西翼城、绛县等地。北周属绛州。隋开皇三年(583) 废。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绛州置,治所在正平县(今山西新
一名漏头山。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十里。《方舆纪要》 卷76黄梅县: 漏头山 “平旷可屯兵。宋末侨置县于中洲,即此”。
即今湖南双峰县东北三十里测水乡。《清一统志 ·长沙府二》 “铜钱湾市” 条: 侧水市 “在(湘乡) 县西南七十里”。
西汉置,在今江苏邗江县南瓜洲镇。《汉书·地理志》 广陵国江都县:“有江水祠。”《续汉书·郡国志》 广陵郡江都县:“有江水祠。”西汉建,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西南原长江中。
即今湖南龙山县南一百五十二里之里耶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龙山县图:县南有里耶塘。“里耶”系土家语,意为“拖土”。相传古代以人力拖犁耕地,故名。
即百丈山。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7灵川县:北障山在“县北十里。倚峙如屏障,与临桂尧山对峙,高广称之,《志》亦谓之元山。山周环有泉百源,其著者曰滑石泉”。
明置,在今广西贺县东大宁河西岸黄洞村。《方舆纪要》 卷107贺县 “石牛营” 条下: “《志》云: 县西南有黄峒砦,叛瑶巢穴也。嘉靖末作乱,抚臣张岳讨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