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城
在今四川郫县北隅。古蜀国望帝杜宇都城。传帝殁后魂化为杜鹃鸟,故城称杜鹃城。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5郫县:“杨雄《蜀记》云:杜宇一名杜主,代鱼凫王蜀,徙都于郫,即杜鹃城也。后传其位于鳖灵。”宋陈皋记云:杜宇、鳖灵墓,“在郫县南一里,二塚对峙岩丘山,俱隶净林寺二里”。《方舆纪要》卷67郫县:郫城,“《志》云:郫城即古杜鹃城”。古城遗址残存,1980年在遗址南端,发现城址夯筑痕迹,确定为秦以前古城址。
在今四川郫县北隅。古蜀国望帝杜宇都城。传帝殁后魂化为杜鹃鸟,故城称杜鹃城。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5郫县:“杨雄《蜀记》云:杜宇一名杜主,代鱼凫王蜀,徙都于郫,即杜鹃城也。后传其位于鳖灵。”宋陈皋记云:杜宇、鳖灵墓,“在郫县南一里,二塚对峙岩丘山,俱隶净林寺二里”。《方舆纪要》卷67郫县:郫城,“《志》云:郫城即古杜鹃城”。古城遗址残存,1980年在遗址南端,发现城址夯筑痕迹,确定为秦以前古城址。
又称芙蓉苑、南苑。在隋唐长安城东南隅,曲江池之东。即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十里曲江池东部。本名曲江园,隋文帝恶其名, 以其池中盛植芙蓉,改称芙蓉园。唐时仍为皇家御园,因在都城南部,故亦称南苑。《寰宇记》卷2
即今四川雅安市西之紫石河。《明史·地理志》 雅州:“东南有荣水,一名长濆河。”清陈登元《蜀水考》卷1:平羌河(今青衣江)“南流四十里至雅州府城东,长濆河注之。河源出雅安县飞龙关”。
西汉高帝六年 (前201) 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寰宇记》 卷83绵州:涪县以 “涪水之所经” 而名。元初二年 (115) 曾为广汉郡治。三国蜀汉改属梓潼郡。《三国志·蜀书 ·法
亦称千秋墓。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南七里麻线沟河口东岸。原墓曾有七级阶梯,墓域广阔。因损毁严重,整个墓葬地表形成一个砾石堆。墓砖上有“千秋万岁永固”、“保固乾坤相毕”字样,故称千秋冢。据推测,墓主应为高句丽
①在今江西上高县西南。明置巡司于此。②即今四川珙县南一百一十里洛表镇麻塘坝。此地沿螃蟹溪两岸的山崖上有著名的僰人悬棺,约有一百多具。距地表低者十数米,高者数十米,乃至上百米。棺为木质,形如长匣。或依岩
1932年置,即今浙江海盐县西南三十四里通元镇。镇以寺得名。明天启 《海盐县图经》卷3: 法喜寺 “旧名通元寺,吴大帝孙权夫人舍宅置”。在浙江省海盐县西南部。面积40.4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
即今江苏通州市 (金沙镇) 东南十二里金余乡。清光绪 《通州直隶州志》 卷1: 东 “五十里曰金余镇”。
明洪武十五年 (1328) 改茫部路置,次年属四川布政司。治即今云南镇雄县北茫部镇。十七年升为军民府。嘉靖五年 (1526) 移治今镇雄县,改名镇雄府。
即今广西柳江支流洛清河。《明史·地理志》永福县:“西南有太和山,太和江环其下,东入柳州府为雒清江。”《方舆纪要》卷107永福县:太和江“其上流即永宁州大长江也,经太和山下,因名”。
在今山东桓台县西二十三里小庞村东北隅。为龙山文化遗址。遗址高出地面2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文化层厚2—3米。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铲、黑陶罐,商周的陶器,秦汉的铜剑、铜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