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埠
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南十四里李埠镇。清设外委驻防。
集镇名。在山东省昌邑市中部。属聚奎街道办事处。人口 1520。为原李家埠镇人民政府驻地。明末,李、杨等姓由直隶(今河北)枣强县迁此立村。相传,孔子弟子冉伯牛、闵子骞、子贡曾在此土埠上居住,名三贤埠。后因李姓居多,改名李家埠。产小麦、玉米、甘薯、大豆、棉花等。盛产花生、西瓜、大白菜、桃、杏、梨、山楂等,有“林果之乡”之称。有建材、电器、汽修、水泥预制件、建筑等企业。有刺绣、网扣、抽纱等传统手工业。灶上公路经此。
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南十四里李埠镇。清设外委驻防。
集镇名。在山东省昌邑市中部。属聚奎街道办事处。人口 1520。为原李家埠镇人民政府驻地。明末,李、杨等姓由直隶(今河北)枣强县迁此立村。相传,孔子弟子冉伯牛、闵子骞、子贡曾在此土埠上居住,名三贤埠。后因李姓居多,改名李家埠。产小麦、玉米、甘薯、大豆、棉花等。盛产花生、西瓜、大白菜、桃、杏、梨、山楂等,有“林果之乡”之称。有建材、电器、汽修、水泥预制件、建筑等企业。有刺绣、网扣、抽纱等传统手工业。灶上公路经此。
元初改宾州置,属岭南广西道。治所在岭方县 (今广西宾阳县北新宾镇)。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上林及来宾县西南迁江镇一带。后复降为宾州。元初升宾州置,治领方县(在今广西宾阳县南)。辖境约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明洪武元年(1367)置,属福建行都司。治所在福建南平市东。辖将乐、永安两守御千户所。清顺治十八年(1661)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治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属福建行都司。洪武四年辖将乐千户所。正
即定莋县,治所即今四川盐源县。《方舆纪要》 卷74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 定莋县 “在卫治南”。
即今云南洱源县东弥苴河。唐代称弥苴佉江,见南诏 《中兴二年画卷》。
即斜水。在今陕西眉县西。发源于衙岭山北麓,流出斜谷,北经五丈原,注入渭水。《水经·渭水注》: “斜水出 (武功) 县西南衙岭山,北历斜谷,径五丈原东。水出武功县,故亦谓之武功水。”
北宋置,属夏县。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三十五里曹张村。
东魏武定八年(550)分僮县置,属武原郡。治所在江苏邳州市北艾山东北。因艾山为名。后废。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为管州治。治所即今河南郑州市。大业二年 (606) 为郑州治。三年 (607) 为荥阳郡治。唐初为管州治,贞观初属郑州,七年 (633) 为郑州治。明洪武初省入郑州。古县
战国蔡都。在今湖南常德市。《战国策·楚策四》: 庄辛对楚王曰,蔡辛侯 “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古邑名。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一带。战国时为蔡国都城。一说即上蔡。《战国策·
元改大名府置,属中书省燕南河北肃政廉访司。治所在元城、大名二县(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河南内黄、清丰、南乐、浚县、濮阳、滑县、长垣及山东东明等县市地。明初改为大名府。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