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谷厅
清乾隆十七年(1752)改杂谷安抚司置,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二十五年(1760)升为直隶厅。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马尔康等县地。嘉庆六年(1801)改为理番厅。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杂谷安抚司置,治今四川省理县东北薛城。属茂州。二十五年为直隶厅,属四川省。辖境相当今理县、马尔康等县地。嘉庆八年(1803年)改为理番直隶厅。
清乾隆十七年(1752)改杂谷安抚司置,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二十五年(1760)升为直隶厅。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马尔康等县地。嘉庆六年(1801)改为理番厅。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杂谷安抚司置,治今四川省理县东北薛城。属茂州。二十五年为直隶厅,属四川省。辖境相当今理县、马尔康等县地。嘉庆八年(1803年)改为理番直隶厅。
亦称大良城。南宋淳祐三年(1243)建,为广安军治。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八十里大良乡。咸淳二年(1266)改为宁西军治。《元史·世祖纪》:至元三年(1266),“千户散竹带以嗜酒失所守大良平”。即此。
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之晋卿岛,属永乐群岛。1935年公布名称为都兰莽岛。1947年改名晋卿岛。
春秋宋邑,后入于楚。即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古城乡。《史记·春申君列传》: “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古邑名。春秋战国宋邑。在今安徽省濉溪县南、浍河北岸。《史记·春申君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下。北宋欧阳修 《瑯琊山六题》 诗中有 《琅琊溪》 诗: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在今新疆阿图什市东北。《清一统志·乌什》:齐都伯“在扎木必勒阿斯提西南四十里”。
即昌谷。今河南洛宁县东北、宜阳县西之连昌河。《水经·洛水注》: “又东有昌涧水注之。水出西北宜阳山,……南注于洛。”
东汉改武都县置,属武都郡。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南仇池山东麓。三国时复为武都县。
即白厓睒。 南诏置。 驻地在今云南㳽渡县北红崖。《新唐书·南蛮传上》: 南诏望苴蛮者 “有十睑,夷语睑若州,曰云南睑、白厓睑亦曰勃弄睑”。元至元十一年 (1274)改置建宁县。
北宋置,属江津县。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南。在重庆市铜梁县西部。面积91.1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平滩,人口 2960。以临平滩河得名。清初建场。1919年置平滩镇,1951年改乡。1953年
亦作青蛉川。即今云南大姚、姚安两县境龙川江支流苴宁河及其上源青蛉河。《资治通鉴》: 隋开皇十七年 (597),史万岁征南宁夷爨玩,“入自蜻蛉川,至于南中。夷人前后屯据要害,万岁皆击破之”。即“青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