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稀关
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四十里木稀山上。
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四十里木稀山上。
故地有数说:(1)在今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沿岸;(2)在今孟加拉国沿海之巴卡尔甘杰和诺阿卡利地区,或在今梅格纳河西岸,或在今吉大港附近。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昙光禅师“南游溟渤,望礼西天,承已
①东晋永和七年 (351) 置,属广州。治所在元溪县 (今广东德庆县东)。南朝宋初移治龙乡县 (今广东罗定市南),元嘉中移治端溪县 (今广东德庆县)。南齐移治威城县 (今广东郁南县南),梁复治端溪县。
①春秋肥子国。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七里。《左传》: 昭公十二年 (前530),晋荀吴 “灭肥,以肥子绵皋归”。杜注: “巨鹿下曲阳县西南有肥累城。”②春秋夷国,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冶头镇。后为晋所灭。《左传
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南漓渚镇。《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 “府南四十里有离渚市,旧设关于此,以临离渚溪而名。”
唐宝应元年(762)改金满县置,属庭州。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贞元中为吐蕃所据,县废。古县名。唐宝应元年(762年)改金满县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为庭州及北庭都
清代对所属黑龙江下游,西起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北,东达黑龙江口海岸及库页岛等地居住的黑斤 (今赫哲族) 等使犬部落的称呼。各部从事渔猎,冬日使犬拉雪撬,故名。《清朝文献通考》 卷271: “自宁古塔东七
即今安徽石台县南四十里之大历山。《方舆纪要》 卷27石埭县: 栎山在 “县西百六十里。高五百丈。周九十里。石壁峭挺,阿有龙池,波流甚远,池口河东源出此。其并峙者曰洞山”。
又名姑胥门。今江苏苏州市旧城西南门。《吴越春秋》 卷10: “越王追吴王,欲入胥门,未至六七里,望吴南城。” 《吴地记》 称: “本伍子胥宅,因名。”
在今江西修水县西。《清一统志·南昌府二》:杉市“在义宁州西一百里杉木寨。明洪武八年置巡司,弘治十七年移置州西崇乡,今裁”。在今江西省修水县西。明属义宁州。
①又名柴汶。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北之小汶河,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前516),“齐师围成。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杜注: “淄水出泰山梁父县西,北入汶。” 《水经·汶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