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大父山、大府山。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北。 《水经·沔水注》:洞水“出安昌县故城东北大父山,西南流,谓之白水”。《清一统志·襄阳府一》:大阜山“在枣阳县东六十里。一名大父山”。(1)古山名。在今山东省临
在今湖南永兴县北。《方舆纪要》 卷82永兴县: “紫泉在县北。泉紫色,重于他水,铜壶漏取此以定时刻。亦曰紫井。”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东南龙池附近。《史记·封禅书》:“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又说,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索隐》引解道彪《齐记》云:“临菑城南有天齐泉,五泉并出,有异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白州置,治所在博白县 (今广西博白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博白县及陆川县部分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白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白州置,治博白县(今广西博白县)。辖境同白
在今湖南慈利县东三十里茶陵山顶。《清一统志 ·澧州二》: 蛮王城 “相传五代梁将武平破蛮王之所”。
亦作宁州卫。明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方舆纪要》卷67:宁川卫“府治东四里。洪武十二年建”。后废。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
即今福建厦门市西嵩屿。《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海澄县 “云盖山” 条下: “南宋末少帝浮舟海上,遇诞辰,群臣构行殿,嵩呼行礼,故屿以嵩名。”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移濠门巡司于此。1911年建
又作黄蘖山。在今江西新干县西。《寰宇记》 卷109吉州新淦县: 黄檗山 “在县南 (西) 二十里。唐权载之有 《黄檗馆遇雨》 诗”。《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黄蘖山 “在县西二十里,临江。县
①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南。《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土地关”条下:“由栖鸡五里至冷溪。”清设冷溪(碛)汛。《清一统志·四川统部》:峨边营经制外委一员驻“冷碛”。民国《峨边县志》卷2:冷碛关
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南十四里蒿坝乡。《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 蒿坝在 “府东南八十里。以近蒿山而名。为台、绍二府必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