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镇
即今河北河间市东七十里景和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河北省河间市东南部。面积71.2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景和,人口2730。明初建村,以景色秀丽、村民和睦得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火炬公社,1961年改名景和公社,1984年改镇。产玉米、小麦、谷子、大豆等,盛产金丝小枣。有面粉、砖瓦、玻璃、拔丝等厂。沧保公路经此。古迹有汉墓。
即今河北河间市东七十里景和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河北省河间市东南部。面积71.2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景和,人口2730。明初建村,以景色秀丽、村民和睦得名。1953年设乡,1958年改火炬公社,1961年改名景和公社,1984年改镇。产玉米、小麦、谷子、大豆等,盛产金丝小枣。有面粉、砖瓦、玻璃、拔丝等厂。沧保公路经此。古迹有汉墓。
即今河南上蔡县西南黄埠镇。清康熙《上蔡县志》 卷2 《集镇》: “黄埠镇,城西南二十五里。”(1)在江西省上犹县东南部。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黄埠圩,人口1440。镇以黄沙、埠前
在今云南大理市 (下关) 南。《清一统志·云南府》: 清风桥 “跨海尾,长十五丈。一名黑龙桥。郡境桥梁,此为第一”。
①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即今广东连州市。《寰宇记》 卷117桂阳县: “在桂水之阳,以为名。” 三国吴属始兴郡。南朝梁天监六年 (507) 为阳山郡治。隋开皇十年 (590) 为连州治。大业初为熙平郡
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南塘口镇。民国 《开平县志》 卷4: “南干路由城 (今苍城镇) 南门渡河,绕百立山东麓,转塘口墟至赤磡。”
清光绪三十年(1904)析科尔沁右翼前旗置,属洮南府。治所在哈拉乌苏(今吉林通榆县东南青龙泡屯),同年徙治七井子(今吉林通榆县)。1914年属奉天省洮昌道。1929年直属辽宁省。1954年改属吉林省。
①三国吴置,属武陵郡。治所即今湖南汉寿县。唐属朗州。宋属鼎州,大观中改为辰阳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复为龙阳县,五年(1135)移治黄城砦(今汉寿县西),三十年(1160)复还故治,后属常德府。元
在今安徽砀山县附近。《方舆纪要》 卷25砀山县 “龙扒沟” 条: “又有盘盆河,万历二十五年河臣杨 一魁议,空砀山之地,北导李吉口下浊河,南存徐溪口下符离,中存盘盆河下小浮桥,三河并存,南北相去五十里
北宋置,属西安州绥戎堡。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后废。
隋大业元年 (605) 改归德县置,属庆州。治所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元和志》 卷3洛原县: “因洛水所出为名。” 大业初属弘化郡。十三年(617) 废。唐贞观二年 (628) 复置,属庆州。五代时废
即恒山。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七里。《水经·㶟水注》:崞县“南面玄岳,右背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