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路
元大德九年 (1305) 改平阳路置,治所在临汾县 (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灵石、和顺县以南地区。明洪武元年 (1368) 改平阳府。
元大德九年(1305年)因地震以平阳路改名,治临汾县(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石楼、介休、和顺等市县以南地区。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平阳府。
元大德九年 (1305) 改平阳路置,治所在临汾县 (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灵石、和顺县以南地区。明洪武元年 (1368) 改平阳府。
元大德九年(1305年)因地震以平阳路改名,治临汾县(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石楼、介休、和顺等市县以南地区。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平阳府。
在今四川金川县东南。《清一统志·懋功屯务厅》:当噶山“在绥靖屯东南二百六十里。横亘二十里余里。常有云雾蒙之”。《清史稿·四川土司传》:乾隆三十七年(1772),讨大小金川,“温福由功噶入,阿桂由当噶入
在今云南保山市南五十里。明置土巡司于此。
明洪武十四年 (1381) 改龙州置,属四川布政使司。治所在青川所 (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二十年 (1387) 改为龙州。
即冈底斯山。在今西藏西南部,隔雅鲁藏布江与喜马拉雅山平行。
北宋置,属项城县。在今河南淮阳县南、沙河北岸。
即达孜宗。治今西藏达孜县东北达孜。
元末明玉珍改酉阳州置,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酉阳、秀山二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明洪武五年(1372) 改为酉阳州。
亦作杨港镇。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北杨巷镇。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县丞曾移驻于此。在江苏省宜兴市西北部、北溪河两岸。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杨巷,人口 5600。原名杨港,因姓得名。
即今山西五台县东滤淲河。源出山西五台县西北十五里大王村,东南径县南后汇淲阳河、清水河入滹沱河。《元和志》 卷14五台县: “虑虒水在县北十五里。” “汉虑虒县属太原郡,因虑虒水为名也”。
一名契山。又名元玉山。在今云南凤庆县西南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87顺宁府: 偰山 “在府北一十五里。 重冈叠, 苍翠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