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昌邑县

昌邑县

①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南六十里昌邑乡。《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西汉景帝三年 (前154) 吴楚七国反,吴攻梁,周亚夫 “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 (吴兵) 乃引而去,大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西汉先后为山阳国、昌邑国、山阳郡治。东汉又为兖州治。西晋为高平国治。南朝宋省入金乡县。隋开皇十六年 (596) 复置,属曹州。大业初又废。

②北宋建隆三年 (962) 置,属潍州。治所即今山东昌邑市。明属平度州,隶莱州府。清属莱州府。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改属莱胶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94年改设昌邑市。


(1)古县名。秦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东南。《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周亚夫“引兵东北守昌邑,深壁而守”,即此。西汉为山阳国、昌邑国、山阳郡治,东汉又为兖州治。西晋为高平国治。南朝宋省。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属曹州。大业初又省入金乡县。(2)古旧县名。北宋建隆三年(962年)改都昌县置,治今山东省昌邑市。属潍州。金、元因之。明、清属莱州府。抗日及解放战争期间曾分设昌南县。1956年撤销,并入昌邑县。1994年撤销昌邑县,改设昌邑市。


猜你喜欢

  • 高山溪

    即今福建平和县东花山溪。《方舆纪要》 卷99平和县: 高山溪在 “县东北。亦出大峰山,曰高山水,历大小坪,合群溪之水为溪口溪,流入南靖县,会为大溪。土人呼为高坑石神溪,或以为即石塍溪也”。《清一统志

  • 全节县

    唐贞观十七年改平陵县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龙山镇。《元和志》卷10全节县:“本是隋末土人李满率乡人据堡,赡以家财,武德二年归国,于堡置谭州及平陵县, 以满为谭州总管。贞观元年废谭州,县属齐州

  • 武定路

    元至元十一年 (1274) 置武定路军民府,属云南行省。后置南甸县 (今云南武定县东七里旧城) 为路治。武定系婺甸的转音,彝语 “婺” 即罗婺部,“甸” 为坝子,意即罗婺部居住的坝子。明郭子章 《郡县

  • 永通渠

    隋仁寿四年(604)改广通渠为永通渠。又名富民渠。起自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引渭水东绝灞河,略循西汉漕渠故道,经临潼、渭南、华县、华阴四县市之北,东至潼关达黄河。见“广通渠”。

  • 南大通堡

    明置,在今甘肃永登县东南大同乡。《清一统志·凉州府二》: 南大通堡 “在平番县南三十里”。清置驿于此。

  • 二浙

    浙东、浙西的合称,泛指今浙江全省、上海市和江苏长江以南部分。《资治通鉴》:唐咸通元年(860),“时二浙久安,人不习战”,即指此。

  • 笼盖山

    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183兴元府: 笼盖山 “在南郑县西南八十里,与巴山相接”。《方舆纪要》 卷56汉中府南郑县: 笼盖山“老渚河源出于此”。

  • 多福寺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四十八里崛山之巅。始建于唐贞元二年(786)。初名崛教寺。五代唐李克用、李存勗父子曾来此焚香,并题名刻石于此。明弘治间改今名。

  • 侏儒国

    即今琉球群岛。《三国志·魏书·东夷传》: “女王国东渡海千余里,复有国,皆倭种。又有侏儒国在其南,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四千余里。”吴人称之为夷洲。

  • 女娲山

    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平利县有女娲山。《舆地纪胜》卷189金州:女娲山“《皇朝郡县志》:在平利县东。有祠曰女娲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