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虑县
东汉改昌虑侯国为县,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六十里。建安三年 (198),曹操平吕布,于此置昌虑郡,不久废。西晋属兰陵郡。南朝宋为兰陵郡治。北魏属兰陵郡。北齐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属东海郡。甘露元年(前51年)改置为昌虑侯国。东汉国除仍为县。建安三年(198年)于此置昌虑郡,寻省。西晋元康中县属兰陵郡。南朝宋为兰陵郡治。北齐、魏仍属兰陵郡。隋省。
东汉改昌虑侯国为县,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六十里。建安三年 (198),曹操平吕布,于此置昌虑郡,不久废。西晋属兰陵郡。南朝宋为兰陵郡治。北魏属兰陵郡。北齐废。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属东海郡。甘露元年(前51年)改置为昌虑侯国。东汉国除仍为县。建安三年(198年)于此置昌虑郡,寻省。西晋元康中县属兰陵郡。南朝宋为兰陵郡治。北齐、魏仍属兰陵郡。隋省。
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七十里。《史记· 赵世家》 《正义》: “鸿上水,源出唐县北葛洪山。”《清一统志 · 保定府二》: 葛洪山 “山与恒岳相接,峰峦环簇,岩壑奇胜,相传葛洪修道于此,故名”。
唐圣历元年 (698) 置,属富州。治所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思勤江西岸走马乡陶唐村。二年(699) 为武安州治。开元二年 (714) 仍属富州。天宝初属开江郡。乾元初复属富州。北宋天宝五年(972) 废
亦名贤隐山。在今河南信阳市西南七里。《梁书·武帝纪》: 南齐建武二年 (495),北魏围攻司州,萧衍赴援,“去魏军数里,径上贤首山”。《资治通鉴》: 梁天监二年 (503),魏将犯义阳,司州刺史蔡道恭
源出今山西长子县西方山,西南流径沁水县入沁水。《水经·沁水注》: 秦川水 “出巨骏山东,带引众溪,积以成川。又西南径端氏县故城东。……其水南流,入于沁水”。
即天宁庄。今安徽桐城县东南天林乡。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作天林店。
1928年改灵山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三穗县。据1985年版《贵州省志》(地理志上册)称:灵山县改名三穗县,是因这一年“当地有‘一禾三穗’的喜庆得名”。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
元置。在今山西襄汾县西。明废。元时置,在今山西省襄汾县西。明时废。
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五十里。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30彭水县: 都头箐,“《县志》: 与酉阳、湖北接界。危峰耸峙,高与云齐。路达其顶,两旁崖溜涓滴,盛暑不干,行人彳彳其中,时虞倾跌”。
古称普宁寺。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台怀镇北隅显通寺左侧。明永乐初建。宣德年间重建。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藏经阁,殿内塑像俱全。寺后塔院有白色喇嘛塔一座,建于宣德九年 (1434),为印度高僧宝利沙
在今甘肃甘谷县南。《明一统志》 卷35巩昌府: 锦镜山 “在伏羌县南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