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县
清乾隆三十八年 (1773) 置,属迪化州。治所即今新疆昌吉市。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昌吉河,“准语,昌吉,场圃也。河坝筑此,故名,后遂因水以名县”。光绪十二年 (1886) 属迪化府。民国初属新疆迪化道。1930年属迪化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83年改设昌吉市。
古旧县名。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改厅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属迪化州。1983年撤销,改设昌吉市。
清乾隆三十八年 (1773) 置,属迪化州。治所即今新疆昌吉市。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昌吉河,“准语,昌吉,场圃也。河坝筑此,故名,后遂因水以名县”。光绪十二年 (1886) 属迪化府。民国初属新疆迪化道。1930年属迪化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83年改设昌吉市。
古旧县名。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改厅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属迪化州。1983年撤销,改设昌吉市。
在今广西忻城县境内。明时为八寨之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境内,明代八寨之一。参见“八寨”。
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南洪山镇。1949年置洪山县治此。
1940年伪满置,省会在密山县(后改为东安市,今黑龙江省密山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密山、鸡西、虎林、宝清、饶河、勃利、鸡东、七台河、林口等市县地。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
①春秋狄人所建。又称鲜虞国。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战国初期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州市)。公元前406年为魏所灭。寻又复国,迁都灵寿(今灵寿县西北)。公元前323年与韩、燕、宋同时称王。公元前296年为赵
在今湖南桂阳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61桂阳军:龙渡山“又名神渡山。在军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龙渡山“州之望山也。下有源泉,溉田甚溥”。
又名龙益镇。清置,属鄜州。在今陕西富县西北龙义湾。
隋开皇初改广武县置,属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寻复为广武县。开皇中复名邑次县。大业二年(606)改名允吾县。古县名。隋开皇初改广武县置,治今甘肃省永登县东南庄浪河畔。属武威郡。隋大业二年(606年)
即今江苏吴县西南藏书镇 (善人桥)。明嘉靖 《吴县志》 卷4: 县西有善人桥。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吴县西有善人桥市。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吴县西有 “善人桥镇”。
即汉文帝窦后父冢。在今河北武邑县东南。《史记·外戚世家》: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索隐》: “按: 挚虞注 《决录》 云 ‘窦太后父少遭秦乱,隐身渔钓,坠泉而死。景帝立,太后遣使者填父所坠渊,起
在今广东梅县东北丙村镇北,石窟河注入梅江口西。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嘉应州图:州东北石窟溪口有井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