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昆 (崑) 仑 (崙) 山

昆 (崑) 仑 (崙) 山

①在今安徽潜山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潜山县 “牛眠山” 条下: “又昆仑山在县东北六十里。上有泉,近置昆仑寨于此。”

②在今福建福安市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96福安县: 昆仑山 “高耸万仞。上有天池,池畔多民居”。

③在今福建惠安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9惠安县: 昆仑山在 “县东北三十里。势高耸,望之若祥云。南有伏虎岩,清泉石室,最为幽胜”。《清一统志·泉州府》: 昆仑山 “宋蔡襄读书于此。大中祥符间,有僧道养居山南岩下,能伏虎,因名伏虎岩”。

④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西南二十里。明嘉靖 《淄川县志》 卷1: 昆仑山 “或以形如毂轮,故名”。

⑤在今广西邕宁县东北九塘乡北八里,与宾阳县接界。海拔306米。《舆地纪胜》 卷 106 邕州:昆仑山 “在宣化县东。昆仑关在焉”。《方舆纪要》卷110南宁府宣化县: 昆仑山在 “府东北百里。巉岩峭拔,高出群山,有道极险阨,古设关于此,以扼蛮洞,关上有台…… 《志》 云: 关扼宾、邕两界,旁多岐岭,与诸夷通,据关而守,则间道所当虑也”。

⑥亦名昆嵝山。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北。《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昆仑山 “在江北厅北一百五十里。《元统志》: 据府渠、合之境,高十里,俯视三郡如指掌然,林壑深翠,峰顶绝无尘埃。按 《明统志》作昆嵝山”。

⑦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北。《太平御览》 卷38引 《竹书纪年》: “周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 《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70:东晋永和元年 (345),“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在此山。此山有石室、玉室,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史记· 司马相如》: “西望昆仑。” 《正义》 引 《括地志》: “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

⑧又作昆仑墟。古昆仑山包括今喀喇昆仑山 (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克什米尔之间)、昆仑山 (西起帕米尔高原,绵延于新疆、西藏之间,向东延入青海境内)。古代把塔里木河南源视为黄河源,昆仑山往往被误为黄河发源处。《山海经· 西三经·西次三经》: “昆仑之丘……河水出焉。” 《史记·大宛列传》: “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⑨在今越南东北部河北省境。《方舆纪要》 卷112安南谅江府: 昆山 “在府东凤山县境。岩洞殊胜”。

⑩亦译军屯山。即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之昆仑岛。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昆仑 “古者昆仑山,又名军屯山,山高而方,根盘几百里,截然乎瀛海之中,与占城东西竺鼎峙而相望。下有昆仑洋,因是名也。舶泛西洋者,必掠之,顺风七昼夜可渡。谚云: 上有七州,下有昆仑”。


猜你喜欢

  • 牛稠山

    在今台湾嘉义县境。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一月,天地会义军与清将福康安战于牛稠山,败绩。古山名。在今台湾省嘉义县。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天地会林爽文等与清将福康安战于牛稠山,败绩,即此。

  • 锣鼓潭

    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新会县: 锣鼓潭,“山溪之水汇流经此,水石冲激,声如锣鼓,南流入海”。

  • 西街

    在今云南澄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5澂江府河阳县“西古城”条下:“城西十里别有西街城,居民稠密。正德六年以寇警,守臣唐臣谕众民以其屋地所占及第户之高下分筑为城,周匝三里,为五门,与郡城相犄角。”即

  • 北真观

    北宋时建,在今四川长寿县城内北山上。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9长寿县:北真观“在县北山顶,旁有徐神翁炼丹处”。明万历时重修。高敞幽邃,为邑中名胜第一。

  • 辟 (闢) 望镇

    即今广东澄海市。明洪武二年(1369) 于此设辟望巡司。《方舆纪要》 卷103澄海县: 辟望镇 “在县南南洋村,滨海。……嘉靖三十八年官军败倭贼于南阳湾,贼奔聚辟望港口,明年官军捣平之”。嘉靖四十二年

  • 五里庄镇

    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北三十二里五里庄乡。民国殷惟龢《江苏六十一县志》:淮阴县北有五里庄等镇。

  • 中正场

    即今江苏灌云县北四十四里东辛乡。产海盐。清时设盐课大使。民国初设场知事。

  • 达虎尔部

    亦作达呼尔部。明末清初索伦部之一部。以达呼尔族组成。分布于今黑龙江中游及精奇哩江流域。住地包括今俄罗斯阿穆尔州。17世纪中叶,坚决抵抗沙皇俄国入侵者。19世纪50年代后,部分内迁今兴安岭嫩江流域。

  • 拔野古部

    隋、唐铁勒十五部之一。在今蒙古国东部东方省一带。《新唐书·回鹘传·拔野古》: 拔野古 “一曰拔野固,或为拔曳固,漫散碛北,地千里,直仆骨东,邻于靺鞨”。唐贞观三年 (629) 入朝,二十一年 (647

  • 尾尖寨

    在今河南安阳市东北。《方舆纪要》卷49安阳县:尾尖寨“地当冲要,径路险隘,昔因置寨于此,以扼相、魏之郊。明朝建文三年燕兵占大名,南军据尾尖寨,梗燕饷道。燕遣兵从间道击破之”。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北。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