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无量山

无量山

①指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往南至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一带的大山。明代以来为蒙乐山的异名,清末始以无量山为正名,且区别了无量山与哀牢山,《清史稿·地理志》 景东直隶厅:“西,无量山,即蒙乐山,连亘三百余里,与蒙化、云州、缅宁、镇边接界。”

②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西北。《清一统志·永昌府》:无量山“一名无粮山。在孟定土府(今孟定镇)北、镇康土州(今永德县东北旧城)西南,接耿马司界”。


在云南省西南部。云岭南延余脉。近西北—东南走向。主体部分北起南涧彝族自治县,南到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县交界处,长约80千米。以山体雄伟、磅礴得名。为巨大断块山地。北段狭窄高峻,一般海拔 2500 米以上,与东、西两侧谷地高差超过 1500 米。最高峰猫头山(在景东彝族自治县),海拔3306米。南段开阔,海拔高度降至 1500 米左右,有陷落盆地分布其间。气候和自然景观垂直差异明显。


猜你喜欢

  • 大障水

    又作大鄣水。即今安徽绩溪县东之登源河。源出安徽绩溪县东大鄣山,西南入扬之河。《清一统志·徽州府一》:大障水“在绩溪县东南。源出大障山,郭璞所谓浙江水也。西南流至象山下,合扬之水为临溪。又西南流径歙县界

  • 安多罗

    即安得悦。在今新疆民丰县东北安迪尔兰干。

  • 汉城

    在今陕西勉县东。西汉为沔阳县治。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时以沔阳为汉城。”《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景元四年(263),“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会使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万人

  • 浪卡子宗

    即浪噶子。今西藏浪卡子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浪卡子宗。“浪卡子”,藏语意为白鼻尖、鼻形白山梁。1960年改设浪卡子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浪卡子。1960年撤销,改置浪卡子县。

  • 比阳县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晋属南阳国。南朝宋改属广平郡。北魏改置阳平县。隋开皇七年(587)改为饶良县。大业三年(607)复置比阳县,移治今泌阳县,为淮安郡治。唐为唐州治。天祐三年(906

  • 枋口堰

    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三十里五龙口镇附近。秦时以枋木为门,以备蓄泄,故名枋口。三国魏典农中郎将司马孚重修,垒石结以为门,溉田甚众。《新唐书·地理志》 孟州济源县: “有枋口堰,大和五年,节度使温造浚古渠,

  • 小胡城

    即今山东德州市。清光绪《山东通志》卷34:小胡城,“唐初窦建德将王小胡亡命至贝州作乱,此城当其所筑”。唐元和十年(815)曾置长河县治此。

  • 北渡山

    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南。《清一统志·南阳府一》:北渡山“产美石”。

  • 版桥

    在今安徽和县境长江西岸。《资治通鉴》: 西晋太康元年 (280),“沈莹帅丹阳锐卒、刀楯五千,三冲晋兵,不动。莹引退,其众乱……张乔自后击之,大败吴兵于版桥”。即此。在今安徽省和县长江沿岸。西晋太康元

  • 东和州

    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永和县(今山西永和县)。辖境相当山西永和县地。贞观元年(627)废。唐武德三年(619年)置,治永和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和县一带。贞观元年(627年)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