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洞
在今湖北巴东县城东郊罗头山北麓。《清一统志·宜昌府》:无源洞“在巴东县东三里”。
在湖北省巴东县城东郊罗头山北麓。相传“空洞无涯,水源莫测”,故名。其上一泉,高悬20余米,逶迤而下,跌宕数层,至洞口展布如珠帘,因有“水帘洞”之别称。洞口较大,内尤深邃,所出之水,经年不竭,冬温夏凉,清澈味甘。平日琤琤玉和,雨季汹涌雷震。下一深潭,或碧波重环,或浪花翻飞,雾笼霞抹,变幻奇丽。左右苍峦环抱,烟树簇拥,曲溪伴鸣,意境幽远。
在今湖北巴东县城东郊罗头山北麓。《清一统志·宜昌府》:无源洞“在巴东县东三里”。
在湖北省巴东县城东郊罗头山北麓。相传“空洞无涯,水源莫测”,故名。其上一泉,高悬20余米,逶迤而下,跌宕数层,至洞口展布如珠帘,因有“水帘洞”之别称。洞口较大,内尤深邃,所出之水,经年不竭,冬温夏凉,清澈味甘。平日琤琤玉和,雨季汹涌雷震。下一深潭,或碧波重环,或浪花翻飞,雾笼霞抹,变幻奇丽。左右苍峦环抱,烟树簇拥,曲溪伴鸣,意境幽远。
战国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前312)置,治所在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东)。因水为名。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及湖北郧县、保康以西,米仓山、大巴山以北地。西汉移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市
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宋《景定严州续志》卷9分水县:广陵溪“在县东六十里招延乡,源出新城县”。《方舆纪要》卷90分水县:广陵溪“源出新城县广陵乡……下流皆汇于天目溪”。
亦作野父山、野甫山。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6庐江县:冶父山在“县东北二十里。相传欧冶子铸剑处。山比众山独尊,故曰父。峰岩峻峭,林峦森密,盘亘凡数十里。自麓至巅,几五里余。前有龙湫,
清置,属丽水县。即今浙江丽水市西南四十六里保定村。《方舆纪要》 卷94丽水县: 保定镇“明初置税课局于此。今废。西南达云和县之石塘隘四十里,西北达松阳县之石佛镇亦四十里,为两县之要隘”。
又名沙芜口、沙武口。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五十里长江北岸沙口村。《水经·江水注》: “江之左有武口。” 《资治通鉴》: 南齐中兴元年 (501),“吴子阳等进军武口”。胡三省注: “武口,武湖水出江之口。
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荆门山东。《隋书·杨素传》:杨素伐陈,陈将吕仲肃军溃于岐亭,“仲肃复据荆门之延洲”。即此。在今湖北省枝城市附近长江中。隋将伐陈,崔仲方谓陈虽于延洲等处置船,但终将聚集于峡口、汉口等地
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十八里。北魏置寿张县、唐初置寿州于此。
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大理古城西南。《方舆纪要》卷117大理府太和县:五华楼“在府治西。唐大中十年,南诏晟丰祐所建,以会西南夷十六国君长。楼方广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蒙古忽必烈入大理,驻兵楼前。至元三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一名延庆宫。《方舆胜览》 卷55永康军: 延庆宫 “自会庆宫西行一二里,有观曰常道,乃古黄帝祠。观乃隋时建,有张天师遗迹及唐明皇御札碑,其南有六时水,六时洒水以代晷漏”。又
①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寰宇记》 卷152甘州: “北至张掖河,屈曲过同城镇至峡口峰,总三千七十八里。”②在今福建南靖县东。《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南靖县: 峡口山在 “县东十五里。两山相夹如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