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埭
在今江苏江宁县南方山南秦淮河上。唐许嵩《建康实录》卷2:三国吴赤乌八年(245),使陈勋“于方山南截淮立埭,号曰方山埭”。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年),遣校尉陈勋屯田,于方山南截淮(今秦淮河)立埭,号方山埭。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方山西秦淮河上。六朝时,为都城建康东南水上交通冲要。《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年),随王诞讨太子勋,遣刘季之与顾彬之向建康,“勋于是缘淮树栅以自守,又决破冈、方山埭以绝东军”。
在今江苏江宁县南方山南秦淮河上。唐许嵩《建康实录》卷2:三国吴赤乌八年(245),使陈勋“于方山南截淮立埭,号曰方山埭”。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年),遣校尉陈勋屯田,于方山南截淮(今秦淮河)立埭,号方山埭。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方山西秦淮河上。六朝时,为都城建康东南水上交通冲要。《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年),随王诞讨太子勋,遣刘季之与顾彬之向建康,“勋于是缘淮树栅以自守,又决破冈、方山埭以绝东军”。
即天回山。在今四川成都市北三十里。《太平御览》卷166引扬雄《蜀王本纪》:“有王曰杜宇,出天隳山。”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天隳山“玄宗幸蜀返跸之后, 土人呼曰天回(山)”。
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六十二里印渚镇南。《寰宇记》卷93于潜县:印渚山,“传云渚次石文似印,因以为名”。《清一统志·杭州府一》:桐溪“又西南流,复折而东,周旋盘回,是为印渚”。民国时置镇,1969年毁于洪
一作英峨门。清柳条边门之一。即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北英额门镇。《清一统志· 奉天府二》: 英峨边门 “在开原县东南,有英峨口城,南至兴京边界十五里。又南至兴京边门二百十里”。
在今俄罗斯境结雅河支流谢烈姆扎河一带。《隋书·室韦传》: “从钵室韦西南四日行,至深末怛室韦,因水为号也。冬月穴居,以避太阴之气。”
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属安顺州。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东南三十里宁谷镇。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废。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治今贵州省安顺市东南宁谷镇。属安顺州。后又属普定卫、安顺军民府。清
在今四川涪陵市东乌江口处。《寰宇记》卷120涪陵县: 锦绣洲,“ 《周地图记》 云: 铜柱滩东,有锦绣州,巴土盛以此州人能织锦罽,故以名之”。
即今云南富宁县治。清有广南府经历驻此。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富州还治于此。1913年后为富州县治。1937年后改为富宁县治。
在今广西陆川县东。明万历《广西通志》卷5陆川县:老鸦陂在“县东三里。溉田九十顷”。
在今江西德兴市东。《清 一统志· 饶州府一》: 洎山 “在德兴县东八十里。洎水发源于此”。
春秋晋地。即断梁城。故址在今山西沁县东南四十里虒亭岭村。《春秋》: 宣公十七年 (前592),“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或以为断道当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古邑名。即“卷楚”。春秋晋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