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吴城
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北三十里故县。《陈书·周文育传》: 陈初,“萧孜、余孝顷据石头,高祖遣侯安都助文育攻之,孜降文育,孝顷退走新吴”,即此。《舆地纪胜》 卷26隆兴府: 奉新县,“ 《职方乘》 云,初,高帝平定海内,以项籍起江东,恶其强盛,分徙吴之大族置之他郡,迁涂山氏于此,因号新吴”。东汉灵帝中平中于此置新吴县。
在今江西奉新县西北三十里故县。《陈书·周文育传》: 陈初,“萧孜、余孝顷据石头,高祖遣侯安都助文育攻之,孜降文育,孝顷退走新吴”,即此。《舆地纪胜》 卷26隆兴府: 奉新县,“ 《职方乘》 云,初,高帝平定海内,以项籍起江东,恶其强盛,分徙吴之大族置之他郡,迁涂山氏于此,因号新吴”。东汉灵帝中平中于此置新吴县。
在今甘肃金塔县北,从双城子起,沿黑河(额济纳河)东岸向北,经大湾城、地湾城、查科尔帖、大方城、小方城、布肯托尼、破城子直到居延海(今苏古诺尔和嘎顺诺尔)。另一走向从布肯托尼向东到博罗松治,长300余公
唐开成四年(839)置,属羁縻平原州。治所在今越南高平省广渊县一带。后废。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中。清 《日下旧闻考》 卷 115引 《盘山志》: “响涧自净业庵一带水与矶石相确,鸣声澈昼夜,泻至晾甲石下出山。” 晾甲石,相传唐太宗东征时三军晾甲于此。
在今云南楚雄市东南云龙镇东。《方舆纪要》 卷 116南安州: 健林苍山在 “州 (治今云龙镇) 东五里。今讹为阿姑娘山。山半有泉,昔黑祖瓦晟吴立栅居其上, 子孙渐盛, 不属他郡。 至大
金正大中改巩州置,治所在陇西县(今甘肃陇西县)。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通渭、漳县、武山、定西等县地。元初改置巩昌路。明洪武三年(1370)复为巩昌府,属陕西布政使司。辖境扩大。清属甘肃省,辖境相当今甘肃
元天历二年 (1329) 改建康路置,属江浙行省。治所在上元、江宁县 (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至正十六年 (1356) 朱元璋改为应天府。元天历二年
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十里。《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南山”条下:白田头山“乱峰嵯峨。每雪霁后,山头积素,望若图画”。
即今浙江宁波市北十二里庄桥镇。旧属慈溪县。清雍正《慈溪县志》卷1:庄桥市在“县东南四十里”。
南宋江万里建,在今江西波阳县北芝山后。《宋史·江万里传》:江万里罢相后,“闻襄樊失守,凿池芝山后圃,扁其亭曰‘止水’”。及元兵克饶州,万里赴池死。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阳德之间。西晋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阳德二郡之间。属乐浪郡。西晋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