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溪
①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江山港上游。《方舆纪要》卷93江山县:文溪“在县西三十五里。出县南九十里石鼓山,又合四境群山之水,汇为一溪,北流入常山县”。
②即今福建连城县南之文川溪。《方舆纪要》卷98连城县:文溪“在县治南。亦名清溪。源出县南百里金鸡山,与长汀漈合流至县,凡九折而东达于清流县界,亦谓之罗口溪。皆以萦回曲折而名也”。
①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江山港上游。《方舆纪要》卷93江山县:文溪“在县西三十五里。出县南九十里石鼓山,又合四境群山之水,汇为一溪,北流入常山县”。
②即今福建连城县南之文川溪。《方舆纪要》卷98连城县:文溪“在县治南。亦名清溪。源出县南百里金鸡山,与长汀漈合流至县,凡九折而东达于清流县界,亦谓之罗口溪。皆以萦回曲折而名也”。
①一作河西郡。战国魏置。文侯时吴起曾为西河守。辖境相当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公元前330年地入秦,郡废。②西汉元朔四年(前125)置,治所在平定县(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一说治所在富昌县。辖境
亦作华盖营。明万历中筑,在今广西荔浦县东五里。《方舆纪要》卷107荔浦县“镆铘关”条下:“又华盖营在县东。控扼山险,为瑶僮出没之所。《经略志》:县南接府,西通修仁,西北连永福之黄磊,北达阳朔之金宝顶,
南宋庆元元年 (1195) 升英州置,治所在真阳县 (今广东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地。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为英德路。五代南汉析广州之浈阳县置英州。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为英德府
清置,属容城县。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北五十里白沟镇。因白沟河而得名。在河北省高碑店市南部。面积53.5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沟,人口 6040。因临白沟河得名。1953年设乡,1958年
即安门。汉长安城南面中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西张村。《三辅黄图》 卷1: “长安城南出第二门曰安门,亦曰鼎路门。”
唐建,在今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境。《新唐书·南诏传》: 贞元十五年 (799),吐蕃以 “一军自诺济城攻巂州”。又同书 《韦皋传》 载: 贞元十七年 (801),韦皋使巂州将“陈孝阳率蛮苴那时等道西泸攻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今云南丽江坝子。辖境约当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吐蕃废。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三十里。《越绝书》卷11:“赤堇之山,破而出锡。”②一名鄞城山。在今浙江奉化市东白杜乡与鄞县交界处。宋《宝庆四明志》卷14奉化县:“《旧志》载赤堇山在鄞县东四十里,云山有草曰赤堇,
在今山东曹县东北。《资治通鉴》: 隋大业九年 (613),“济阴孟海公起为盗,保据周桥,众至数万”。又唐武德四年 (621),“窦建德克周桥,虏孟海公”。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北。《资治通鉴》:隋大业九年(
亦作沶口。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南。是祁水(今安家河)注入夷水(今蛮河)之口。《三国志·魏书·张郃传》:“与司马宣王击孙权别将刘阿等,追至祁口,交战,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