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栅
即今河南遂平县西南四十里文城乡。《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吴秀琳以文城栅降于李愬”。
又名铁城。在今河南省遂平县西南文城。《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败淮西兵于朗山,旋“大败于铁城,仅以身免”,胡三省注:“铁城即文城栅,以其坚不可破,故谓之铁城耳。”次年,李愬讨淮西,“吴秀琳以文城栅降”,并即此。
即今河南遂平县西南四十里文城乡。《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吴秀琳以文城栅降于李愬”。
又名铁城。在今河南省遂平县西南文城。《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败淮西兵于朗山,旋“大败于铁城,仅以身免”,胡三省注:“铁城即文城栅,以其坚不可破,故谓之铁城耳。”次年,李愬讨淮西,“吴秀琳以文城栅降”,并即此。
北宋于司竹园置,属凤翔府。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十五里司竹乡。元废。
在今福建邵武市东四十里。《方舆纪要》卷98邵武府邵武县:“佥岭在府东四十里。旧时夹道多松,亦名千松岭。”
即今福建光泽县治杭川镇。《方舆纪要》卷98光泽县: 杭川驿 “县治西。宋置。熙宁中,迁县治南。明朝洪武六年迁今所”。
北宋置,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宋史·地理志》 延安府: 殄羌砦 “地名那娘山,元符元年进筑,赐名”。
即今山西神池县南黄华岭。《北齐书·文宣纪》:天保五年(554),“帝(高洋)北巡至达速岭,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古山名。即今山西省神池县南黄华岭。《北史·齐本纪·文宣帝》:北齐天保五年(554年),
明置,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五十八里。《方舆纪要》 卷77沔阳州: 范溉关在 “州 (今沔城镇) 西北四十里”。
在今湖北长阳县土家族自治县西。《后汉书·南蛮传》: 廪君 “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场”。《水经·夷水注》: 温泉,“父老传此泉先出盐,于今水有盐气。夷水有盐水之名,此亦其一也”。
①在今湖南岳阳市东白荆堤下。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石壁潭“亦谓之钓丝潭,其深莫测。夏秋水涨,一日之间或增或减,土人以为龙出入此潭。其间多蛟蜃,为行旅之患。滕子京作碑堤上,戒往来者使陆行”。②在今湖南
在今四川名山县与卢山县间蒙山下。《南齐书·刘悛传》: 永明八年 (490),悛啟世祖曰: “南广 (安) 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顷地,有烧炉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从蒙城渡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
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东部。雍正 《浙江通志》 卷14引吴莱 《甬东山水古迹记》:“梅岑西为善财洞, 峭石足, 泉流渗滴, 悬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