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邑,在今河南孟县西北。《战国策·西周一》: “函冶氏为齐太公买良剑。”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北。
①北齐改殷州置,治广阿县 (今河北隆尧县东旧城)。《元和志》 卷17赵州: “因赵国为名。” 隋开皇中改置栾州,寻复为赵州。唐武德元年 (618)移治柏乡县 (今河北柏乡县),四年又移治平棘县(今赵县
在今浙江东部。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北宋前期已全线建成。西起钱塘江南岸,经西兴镇至今萧山市,东越钱清江而至今绍兴市,又向东过曹娥江而至今上虞市,又东南经丰惠镇东通明坝连接姚江,下通甬江。南宋时因在近畿
原名兴京陵,又称永陵。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为清朝关外盛京三陵(其余两陵为福陵和昭陵)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称永陵。占地1.19万平
在今安徽颍上县城南八里。《清一统志·颍州府一》:八里河“其上流曰东西二柳沟。自阜阳县界流入,又东南入淮”。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西安县置,属驩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西北香山附近。大业初属日南郡。后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为源州治。贞观后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西安县改名,治今越南河静
北宋至道三年 (997) 置,为十五路之一。治所在大名府 (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今河北易水、雄县、霸州和天津市海河以南,及山东、河南两省黄河以北的大部。熙宁间分为东、西二路: 东路治所在
亦名大关山。古名邛来山。即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岭。西北—东南走向,蜿蜒百余里,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为青衣江与大渡河之分水岭。《明一统志》卷72雅州:大相公岭“在荣经县西一百里。相传诸葛亮
即今湖南炎陵县东之沔水。《方舆纪要》卷80酃县“云秋水”条下:“又沔渡江,在县西南(按,应为县东)。源出万阳山,流入茶陵州境,谓之洮江。亦合洣水。”
一名大孔集。即今河南宁陵县东北二十二里孔集乡。清光绪《归德府志》卷首《宁陵县境图》:东北有孔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