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西城
即抚顺城。在今辽宁抚顺市区北浑河北岸。《清一统志·奉天府二》:抚西城“即抚顺城,在承德县东八十里,与兴京接界。城周三里,门三。明洪武二十一年置千户所于此。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章京驻防”。光绪三十三年(1907)移兴仁县于此,改为抚顺县。
即抚顺城。在今辽宁抚顺市区北浑河北岸。《清一统志·奉天府二》:抚西城“即抚顺城,在承德县东八十里,与兴京接界。城周三里,门三。明洪武二十一年置千户所于此。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章京驻防”。光绪三十三年(1907)移兴仁县于此,改为抚顺县。
又作九里。在今河南巩义市南。《韩非子·说林上》:“魏惠王为臼里之盟,将复立天子。”即此。古邑名。又作九里。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巩义市南。《韩非子·说林上》:“魏惠王为臼里之盟,将复立于天子。”即此。
三国吴分充、零阳二县置,为天门郡治。治所在今湖南慈利县西三官寺乡。西晋属天门郡。《宋书·夷蛮传》: 元嘉间,“天门溇中令宗矫之徭赋过重,蛮不堪命。十八年,蛮田向求等为寇,破溇中,虏略百姓”。即此。梁以
在今四川汶川县(威州镇)西南四十里飞沙关。《新唐书·地理志》:石泉县有石纽山。《舆地纪胜》卷152石泉军:石纽山,“《志》云:石纽山‘禹之所生也’。《华阳国志》云:‘夷人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畏禹之
即打鲁克雨木撮池。今西藏仲巴县北之塔若错。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22载:“西番(藏)语:达罗克,黄色马也。滨河山石形色似之,水色碧绿,又如松石也。”
一作淛江、浙江。即今浙江之钱塘江、富春江。上源为安徽之新安江。《庄子·外物》: “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 《史记索隐》 谓即浙江。《新定九域志 (古迹)》 卷5: “浙江,按 《山海经》
即昌黎县。治所在今辽宁义县。《续汉书 ·郡国志》 辽东属国: “昌辽故天辽,属辽西。”王先谦 《汉书补注》: “昌辽即昌黎,辽、黎双声变转。”
在今福建晋江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99晋江县: 浸羡场 “在县 (旧治即今泉州市) 东南六十里。产盐。元置管勾司,后改司令司。明洪武初,改为场。二十五年,又改设盐课司”。
在今山西汾阳县东南三十五里大羌村。《方舆纪要》卷42平遥县:羌城“汉建安中筑此以居羌人”。
即蒙头荡石。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里八濛山。《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建安二十年(215),魏将张郃入巴,“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与郃等战于瓦口,破郃等,郃收兵还南郑”。
又作博尔济哈台。清雍正十三年(1735) 置,在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西北头台镇。清西清《黑龙江外纪》 卷2: “乌兰诺尔站东到呼兰,雍正十三年设六台。” 其中有 “博勒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