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多山
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北八十里。为大雪山系,山峰海拔4962米。因不甚高,为进藏要道。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折多过山, 山虽长, 不甚峻。产大黄,药气薰蒸,过者多喘。秋冬积雪㳽漫。”
在四川省西部,北起道孚县(鲜水镇),南到康定县(炉城镇)。大雪山中段在康定城区以北段的名称。同名主峰在康定县西北,海拔 4962 米。川藏公路在康定县城西穿越海拔 4296 米的折多山口。多高山草甸,是良好的牧场。
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北八十里。为大雪山系,山峰海拔4962米。因不甚高,为进藏要道。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折多过山, 山虽长, 不甚峻。产大黄,药气薰蒸,过者多喘。秋冬积雪㳽漫。”
在四川省西部,北起道孚县(鲜水镇),南到康定县(炉城镇)。大雪山中段在康定城区以北段的名称。同名主峰在康定县西北,海拔 4962 米。川藏公路在康定县城西穿越海拔 4296 米的折多山口。多高山草甸,是良好的牧场。
在今云南华宁县西南四里。《方舆纪要》卷115宁州: 高河泉 “在州西南四里团山顶,外窿中洼,周二百余步,涝不旱,雨不溢”。
即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南包座乡。1935年8月底,红军长征至此,与国民党军激战,全歼敌万二千人,史称“包坐战役”。
又名玉楼店。即今山东茌平县东北二十里望鲁店。《方舆纪要》 卷34茌平县 “马庄馆” 条下:玉楼店 “相传鲁仲连所居。亦名鲁连村”。
即今辽宁凌海市东北三十里石山镇。民国《奉天通志》卷78锦县:“石山站村本以十三山得名,后简称曰十三站,更易十三为石山,遂成今名。”(1)在辽宁省凌海市东北部。面积87.2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
在今天津市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原为永丰屯祠堂,建于明宣德八年(1433)。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改为吕祖堂,原是供奉吕洞宾塑像的道观。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义和团乾字团著名首领
在今蒙古国东部。《元史·太祖纪》:岁癸亥 (1203),“帝既灭汪罕,大猎于帖麦该川,宣布号令,振凯而归”。“岁甲子,帝大会于帖麦该川,议伐乃蛮”。
即阑县。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续汉书·郡国志》 作阐县。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阐县 “故邛人邑,治邛部城”。阐为阑之讹。
即今河南尉氏县东十八里乡。清道光《尉氏县志》卷3《村镇》:“十八里村,至城十八里。”
清乾隆时置,在今四川昭觉县南五里。有把总驻守。咸丰元年(1851)城毁,后移今昭觉县。《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宣统元年(1909)征凉山,“官军进驻交脚”。即此。二年(1910)改为昭觉县。
1947年改经扶县置,属河南省。治所在新集 (今河南新县治)。在河南省东南部,南邻湖北省。属信阳市。面积1612平方千米。人口34.1万。辖6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新集镇。1933年析河南省光山和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