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淇水
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水经·潍水注》:扶淇水“出西南常山,东北流注潍”。河源即常山之雩泉。《清一统志·青州府一》:“按扶淇,亦作邞淇。宋苏轼诗:‘随师东渡游潍邞。’王十朋注:‘潍、邞,密州二水名。’又轼诗有‘郤淇自古北流水’之句,郤淇别无依据, 当是集本讹邞为郤。”
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水经·潍水注》:扶淇水“出西南常山,东北流注潍”。河源即常山之雩泉。《清一统志·青州府一》:“按扶淇,亦作邞淇。宋苏轼诗:‘随师东渡游潍邞。’王十朋注:‘潍、邞,密州二水名。’又轼诗有‘郤淇自古北流水’之句,郤淇别无依据, 当是集本讹邞为郤。”
在今陕西城固县北三十里。《水经·沔水注》: “壻水南历壻乡溪,出山东南流,径通关势南。山高百余丈,上有匈奴城,方五里,浚堑三重。高祖北定三秦,萧何守汉中,欲修北道,通关中,故名为通关势。” 《舆地纪胜
在今贵州独山县南百二十里尧棒乡。明、清置三捧土舍。
即吴国。又作句吴、工吴。周太王子太伯、仲雍所建。初都蕃离 (一作梅里,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后迁都吴 (今江苏苏州市)。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
隋大业八年(612)置,属楼烦郡。治所在今山西岚县北二十五里岚城镇。唐武德四年(621)改为宜芳县。古县名。隋大业八年(612年)置,治今山西省岚县北岚城。属楼烦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宜芳县。
山西省旧时别称,因其在太行山之右(西)而得名。清陆陇其《三鱼堂文集》五《答山西范彪西进士书》:“夙闻山右辛复元先生之名,而未见其书。承乏恒阳,幸与右接壤,则又闻先生今之辛复元也。”山西省旧时别称,因在
明永乐四年(140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木兰县城东十三里五站屯。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黑龙江省木兰县白杨木河入松花江处。隶奴儿干都司。后废。
1937年伪满由安东县析置,属安东省。治所在安东县(今辽宁丹东市)。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属辽宁省。1965年改名丹东市。旧市名。1934年以安东县城区设置。在今辽宁省东南部。1965年改名丹
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北。《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号郦食其为广野君”。《方舆纪要》卷33济宁州巨野县:“韦昭曰, 山阳有广野亭。”
又名曹阳墟、七里涧。即曹阳。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得七里涧,涧在陕城西七里,故因名焉。亦谓之南山通河。亦谓之曹阳坑。” 即此。即“七里谷(1)”。
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南惠堡盐池。《元和志》 卷4灵州回乐县: “温泉盐池,县南一百八十三里。周回三十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