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欢山
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八十里。《元和志》卷30:扶欢县“以县东扶欢山为名”。《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扶欢山“唐以之名县。今谓之寨山”。《清一统志·重庆府一》:扶欢山,“《旧志》:县有砦子山。明万历中,杨应龙破县,留苗兵结砦于此,荡平后改兴文山”。
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八十里。《元和志》卷30:扶欢县“以县东扶欢山为名”。《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扶欢山“唐以之名县。今谓之寨山”。《清一统志·重庆府一》:扶欢山,“《旧志》:县有砦子山。明万历中,杨应龙破县,留苗兵结砦于此,荡平后改兴文山”。
北宋置,属德阳县。即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
一作郖津。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老城西北三里。《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畿为河东太守,叛者绝陕津,畿 “遂诡道从郖津度”。《水经· 河水注》: 门水 “北径弘农县故城东,其水侧城北流而注于河。河水于此有
又称阿勒坦乌梁海。清代乌梁海三部之一。属科布多参赞大臣。游牧地相当今新疆乌伦古河与额尔齐斯河(今乌伦古湖以西)以北地区和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一隅及内蒙古西部一隅地。雍正三年(1725)设副都统及左右翼散秩
又名画卦台。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大理古城西。《方舆纪要》 卷117大理府太和县: “祭天台在府城 (今大理古城) 西。其地有武侯祠,后有山冈,台在其下。今坛壝之址犹存。相传武侯祭天画卦处也。一名画卦台。
即辋川。在今陕西蓝田县南。即“辋川(1)”。
元置,在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北科洛乡。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失怜百四十 (里) 和伦。”明废。
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元和志》 卷21复州: “取州界复池湖为名也。”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柳州。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北周安圩。八年 (625) 属澄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马平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北周安圩。属柳
西汉置,属齐郡。治所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东汉属齐国。西晋属东东莞郡。永嘉后废。
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北。《方舆纪要》卷105会同县:小禄山在“县西二十里。下有涧水,分二派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