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扬州置,属淮东道宣慰司。治所在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六合、扬州、泰州、海安等县市以南及安徽滁州市和全椒、来安二县地。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改为淮海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扬州置,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属河南江北行省。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扬州、泰州、南通、通州、仪征、江都、姜堰、泰兴、海安、如皋、如东、海门、启东、六合,安徽省滁州、来安、全椒和上海市崇明等市县地。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名淮海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扬州置,属淮东道宣慰司。治所在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六合、扬州、泰州、海安等县市以南及安徽滁州市和全椒、来安二县地。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改为淮海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扬州置,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属河南江北行省。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扬州、泰州、南通、通州、仪征、江都、姜堰、泰兴、海安、如皋、如东、海门、启东、六合,安徽省滁州、来安、全椒和上海市崇明等市县地。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名淮海府。
即彰八里。初见于 《突厥大词典》,为回鹘五城之一。或谓即唐张堡城守捉。即今新疆昌吉市。《元史·耶律希亮传》: 耶律希亮 “至昌八里城”。即此。
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29徐州: 雁麦湖在“州西南四十里。其相连者,曰张塘湖、马沟陂,接萧、砀境。冬春则为平原,夏秋汇为巨浸”。
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二里翠屏山麓。清同治《酉阳直隶州志》卷1:二酉洞“洞高宽各七八尺,宽敞圆明,其深莫测。两崖石壁天然层叠,状若图书,旁有石窍,别为一洞。乾隆五十七年权州事丁映奎建亭其上,
西汉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淮南市东南。东汉改为西曲阳县。西汉置,治今安徽省寿县东北。东汉改为西曲阳县。
东汉置,属犍为郡。治所在江阳县 (今四川泸州市)。建安十八年 (213) 改置江阳郡。
西魏恭帝二年 (555) 置,为清居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南青居镇。《寰宇记》 卷136汉初县: “以地爽垲,故以清居称邑。” 隋开皇十六年(596) 废入汉初县。
即今江西浮梁县北五十里峙滩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卷14: 浮梁县北有乞儿滩汛。民国《江西分县新图》: 浮梁县东北有侈滩。
西汉置,属广阳国。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二十五里。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属广阳国。东汉建武六年(30年)废。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四十里凤仪乡 (黄泥铺)。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 “大通桥十里过安乐坝、清溪县境,十里过黄泥铺,上山,十里至小关山。”
即今安徽祁门县东北三十里柏溪乡。明万历 《祁门县志》 卷4 《乡市》 有柏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