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都口
在今青海祁连县东南扁都沟,为由青入甘主要道口之一。民国 《大通县志》 第一部: 扁都口“去县城西北三百九十里。群峰若帐,一口如瓶,为北出甘州之要道”。
在今青海祁连县东南扁都沟,为由青入甘主要道口之一。民国 《大通县志》 第一部: 扁都口“去县城西北三百九十里。群峰若帐,一口如瓶,为北出甘州之要道”。
又名清净寺。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建,在今福建泉州市涂门街。元至大二年(1309)耶路撒冷人阿哈玛重修。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置,属桐城县。即今安徽枞阳县东下枞阳。明于此设马踏石巡司。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利国乡。宋设利国监于此。明设驿站,称利国驿。产优质铁、铜等矿。还有煤、石灰石等。
在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四道沟镇境。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7:“十四道沟金矿在长白(县)十四道沟之鸡冠砬子,沙金线金均旺。”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瀼州置,治所在临江县 (今广西上思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思县及宁明县部分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瀼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瀼州置,治临江县(今广西上思县西南)
即冥阨。又作渑阨。即今河南信阳县西南平靖关。《战国策·韩策一》: 观鞅谓春申曰,“今秦欲逾兵于渑隘之塞,不便”。即此。
亦作石堰渠。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北三里。《新唐书·地理志》 竟陵县:“有石堰渠,咸通中,刺史董元素开。”《舆地纪胜》卷76复州:石渠堰“在景陵县西北三里。其流自五花山下通巾水”。
即今吉林九台市北苇子沟镇。《吉林乡土志》:“本屯南临一小沟,两岸苇芦丛生,每届秋日,因风瑟缩,形成本地之奇景,又为当地之特产,因以名屯。”
西汉置,属苍梧郡。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信都镇。《元和志》 卷37封阳县: “在封水之阳,故名。”三国吴属临贺郡。南朝宋属临庆国。南齐复属临贺郡。隋属苍梧郡。唐武德四年 (621) 属贺州,贞观元年 (
在今河南汝阳县东十里。《元丰九域志》卷1: 汝州梁县有 “紫逻山”。《方舆纪要》 卷51伊阳县 “汝水” 条: “又县东十里有紫逻山口,相传为大禹所凿,导汝水自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