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路
元改彰德府置,治所在安阳县 (今河南安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安阳、鹤壁、汤阴、林州,河北临漳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复为彰德府。
蒙古至元初改彰德府置,治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安阳、汤阴、林州、鹤壁及河北省临漳等市县地。明初复为彰德府。
元改彰德府置,治所在安阳县 (今河南安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安阳、鹤壁、汤阴、林州,河北临漳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复为彰德府。
蒙古至元初改彰德府置,治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安阳、汤阴、林州、鹤壁及河北省临漳等市县地。明初复为彰德府。
在今陕西略阳县东。《清一统志·汉中府一》:八渡水“在(略阳)县东八十步。源出退水,自徽县界来径八渡山下,绕城东南,会夹渠水入嘉陵江。自源徂流, 渡者凡一百八处,故又名一百八渡河”。即《水经注》之北谷水
唐置,即今陕西眉县东横渠镇。
即今安徽西北部颍水支流茨河。《方舆纪要》卷21颍州: 刺河 “自唐邑东至州北,入颍河”。
北宋置,属灌阳县。在今广西灌阳县西南八十里。
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南。《晋书·苻登载记》: 东晋太元十六年 (391),苻登 “复攻安定,为(姚) 苌所败,据路承堡”。《资治通鉴》 胡注: “路承,人姓名,筑堡自守,时因以为名。”
亦名斜谷水。即今陕西岐山县南渭水南岸支流桃川河、石头河。源出太白县南太白山,东北流至岐山县南入渭河。《史记·河渠书》: “斜水通渭。”《清 一统志·凤翔府一》: 斜水 “在岐山县南。自汉中府褒城县流径
明置,属沛县。即今山东微山县治。清咸丰元年 (1851) 沛县迁治于此,十一年 (1861) 仍还旧治。1953年于此置微山县。在山东省微山县中部偏南。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13.2平方千米。人口9.
即今山东文登市西南泽头镇。清光绪《文登县志》 卷3 《坊市》: 城西南五十里曰泽头集。
即今河北玉田县东南六十里窝洛沽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4玉田县图: 南有窝洛沽镇。民国时期与鸦红桥、林南仓为县中三大镇。
北魏太和四年(480)置,为仇池郡治。治所即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一说在今甘肃成县西北)。北周移治今甘肃礼县西南阶陵故城。隋大业三年(607)改为上禄县。古县名。北魏太和四年(480年)置,治今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