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绥镇
亦名榆林镇。明九边之一。初治绥德州(今陕西绥德县),成化七年(1471)移治榆林卫(今陕西榆林市)。此后通称榆林镇。防地东至黄河,西达定边营(今陕西定边县)。分为东、中、西三路。清雍正二年(1724)废。
明九边之一。初治绥德州(今陕西绥德县),成化七年(1471年)移治榆林卫(今陕西榆林市),后通称榆林。防地东至黄河,西至定边营。清初废。
亦名榆林镇。明九边之一。初治绥德州(今陕西绥德县),成化七年(1471)移治榆林卫(今陕西榆林市)。此后通称榆林镇。防地东至黄河,西达定边营(今陕西定边县)。分为东、中、西三路。清雍正二年(1724)废。
明九边之一。初治绥德州(今陕西绥德县),成化七年(1471年)移治榆林卫(今陕西榆林市),后通称榆林。防地东至黄河,西至定边营。清初废。
清光绪三年 (1877) 析岫岩厅东部地区置,属奉天凤凰厅。治所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以宽甸堡为名。民国初属奉天东边道。1929年属辽宁省。1945年改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
元至正十八年 (1358) 朱元璋改宜兴州置,治所即今江苏宜兴市。寻复为宜兴州。
①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西南部。雍正《浙江通志》卷14引吴莱《甬东山水古迹记》:“自梅岑山东行西折为观音洞,洞瞰海外,巉中裂,大石壁紫黑,旁而两岐,乱石如断圭,积伏
集镇名。即今浙江常山县东四十里招贤镇。唐为常山镇,咸亨五年 (674) 置常山县。《清一统志·衢州府》: 常山故城 “《旧志》: 故县治在常山北麓。又曰有信安故县,在县东四十里常山乡,地名招贤,盖即常
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蛮子营 (今名东、西村)。《续汉书 · 郡国志》 新城县: “有鄤聚,古鄤氏,今名蛮中。” 《水经· 伊水注》: 伊水流径新城县南,“故蛮子国也,县有鄤聚,今名蛮中是也”。又名鄤子、
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西南四十四里竹行乡。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今南通市):“竹行镇在城东南三十二里。”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东南部。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竹行镇,人口 4
北宋置,属彭原县。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南七十里赤城乡。明嘉靖三十年(1551)筑赤城堡。(1)在河北省赤城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4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赤城,人口2.1万。因城东赤
即南口。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南口镇。《魏书·常景传》:孝明帝时,杜洛周反于燕州,“都督元谭据居庸下口”,即此。
在今广东廉江市北。《清一统志·高州府》:三合堡“在石城县东北五十里。明成化七年建,有官兵防守”。(1)古地名。即今广东省廉江市北三合。明成化七年(1471年)建,有官兵防守。(2)集镇名。在吉林省梨树
又名白土寨窑址。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二十六里青龙山南麓。以出产白瓷土著称。建于唐代,出产民用、佛用、建筑用的彩瓷。北宋达到极盛,建窑七十二座,产品畅销今苏、鲁、皖、豫等省。现尚可辨识窑址十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