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水关
①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南七十里黄河渡口。古名永宁关。清雍正《陕西通志》卷16引刘谷《碑记》:“延水关者,古渡口也。东则晋之狐,西则秦之古临,在昔设关更戍,号称隘口。”
②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延水关镇。1934—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延水县治此。
在陕西省延川县东南,与山西省永和关隔黄河相望。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在此设永宁关,元废。清设延水关。历为陕西通往山西的古渡口,“延关飞渡”即指此。1984年修复码头,有机船通行。
①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南七十里黄河渡口。古名永宁关。清雍正《陕西通志》卷16引刘谷《碑记》:“延水关者,古渡口也。东则晋之狐,西则秦之古临,在昔设关更戍,号称隘口。”
②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延水关镇。1934—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延水县治此。
在陕西省延川县东南,与山西省永和关隔黄河相望。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在此设永宁关,元废。清设延水关。历为陕西通往山西的古渡口,“延关飞渡”即指此。1984年修复码头,有机船通行。
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南牟尼乡境。《明史·四川土司传》:洪武十八年(1385),“松州羌反,成都卫指挥成信等率兵攻其牟力等寨,破之”。后废。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亦作楚布寺、磋朴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 建。在今西藏堆龙德庆县南郊。为藏传佛教噶举噶派玛噶举支派之祖寺。
一名黑阳河。即海道。在今河北昌黎县南。自今河北天津市东海岸北经昌黎县至山海关。《明史·地理志》 昌黎县: “黑阳河,自天津达县之海道也。” 《方舆纪要》 卷17昌黎县 “溟海” 条下:“ 《志》 云,
在今山东临朐县西南。《清一统志·青州府一》: 海浮山“在临朐县西南二十里。下临熏冶泉”。
在今越南西北部黄连山省境。《明史·沐晟传》: 永乐四年 (1406),“大发兵讨交阯,拜晟征夷左副将军……遂由蒙自径野蒲斩木通道,夺猛烈、掤华诸关隘。舁舟夜出洮水,渡富良江”。《方舆纪要》 卷112安
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三十里辛寨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临朐县东南有辛砦。
在今江西宜春市北。《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宜春县:严岭在“府北五十里。山势峭拔, 自下而上有小径十八折。顶名仰公山,下有小溪,溉田甚广”。
亦作巴彦图呼穆庙。即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北图克木苏木驻地巴彦图克木。“巴彦土库木”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洼地”。
①东汉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建安十八年(213)属江阳郡。《华阳国志·蜀志》:汉安县“郡东五百里。土地虽迫,山水特美好,宜蚕桑;有盐井,鱼池以百数,家家有焉,一郡丰收”。《晋书·惠帝
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北,与南投县交界处之䓫莱主山。《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北:岐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