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县
西晋太康初改南平县置,属建安郡。治所即今福建南平市。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废。民国《福建通志》卷2《沿革》:“东汉建安元年分侯官北乡置南平县,晋析为延平、宛平,殆取山川袤延,宛转中有平原之意。”
古县名。西晋太康初改南平县置,治今福建省南平市。属建安郡。民国《福建通志》:“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分侯官北乡置南平县,晋析为延平、宛平,殆取山川袤延,宛转中有平原之意。”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废。
西晋太康初改南平县置,属建安郡。治所即今福建南平市。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废。民国《福建通志》卷2《沿革》:“东汉建安元年分侯官北乡置南平县,晋析为延平、宛平,殆取山川袤延,宛转中有平原之意。”
古县名。西晋太康初改南平县置,治今福建省南平市。属建安郡。民国《福建通志》:“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分侯官北乡置南平县,晋析为延平、宛平,殆取山川袤延,宛转中有平原之意。”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废。
唐置,属悉州。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元和志》 卷32悉州: “肃蕃山在州北八十里。肃蕃镇在山下。”
1913年改渤海县置,属山东济南道。治所在今山东滨州市 (北镇) 北滨城镇。1925年属武定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87年撤销,并入滨州市。旧县名。1913年由滨州改置,治滨州(今山东滨州市西北
①古国名。五代晋天福二年(937)段思平建。其王曾受宋封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南诏野史·段思平传》:“段思平诛杨民自立,晋天福二年即位,建都大理,号大理国,改元文德。”以大理为都城(今云南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为茅山高峰之一。宋《景定建康志》卷17:大茅峰“在崇寿观北。《旧记》云在崇僖观北独高处,昔青童道君乘飚舆少憩于此,今犹有故飚轮之迹。山之半有绣衣亭,昔三天使者衣绣衣执金册以九锡之命
五代南汉置,并建都于此。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北宋开宝四年(971)改为广州。五代南汉置,治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为南汉国都。北宋开宝时改为广州。
即今浙江萧山市西北西兴镇。《清一统志·绍兴府二》:西兴水驿“在萧山县西兴场运河南岸。唐为庄亭,宋曰日边驿,后改名。今有驿丞”。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北西兴镇。宋以庄亭驿改名。后改名西兴驿。
即今山东莱西市西南三十八里院上镇。旧属莱阳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莱阳县西南有院上集。因北齐天保年间曾建靖林禅院于此,故名。
即今西淝河。源自今河南太康县东南之清水河,东南流经鹿邑县西、郸城县东名肥河,又东南流经安徽亳州市南,涡阳、利辛二县之西,至凤台县西南峡山口入淮。《明史·地理志》 亳州:“南有西肥水,即夏肥水也。”
一名天淮水。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南。方言谓淮为围。其地原名高洋,田滨海,苦咸卤,唐太和三年(829),刺史赵棨凿渠环之,疏三十六涵,纳筍、浯等水入渠,以灌田凡百八十顷,后人思之,故以其望为名。《舆地纪胜》
即今湖南桂东县西南八十里沙田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桂东县图;县西南有沙田铺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