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延州

延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东夏州置,治所在徧城郡广武县(今陕西延安市东北甘谷驿镇附近)。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市、延川县和延长县大部地。隋大业三年(607)改为延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复改为延州,治所在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东,延河东岸)。辖境扩大,相当今陕西延安、安塞、延长、延川、志丹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延安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延州。北宋庆历七年(1047)移治今延安市,元祐四年(1089)升为延安府。

②亦作迴州。唐置,为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巴平、六寨间。北宋废。元复置,属庆远南丹安抚司。明洪武初废。

③金贞祐三年(1215)升延津县置,属咸平府。治所在今辽宁铁岭市。辖境相当今铁岭市一带。元至元九年(1272)复降为延津县。


(1)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东夏州置,治广武县(今陕西延安市东北)。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延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延州,治肤施县(今延安市东北,宋移今延安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延安、安塞、延长、延川、志丹等市县地。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升延安府。(2)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西北巴平、六寨间。元改置为延州长官司。


猜你喜欢

  • 陵高县

    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由陵川、高平二县析置,属太行区。治大槲树 (今山西陵川县西南大槲树)。后迁侯庄 (今山西高平县东南侯家庄)。1945年10月撤销,并入陵川、高平二县。旧县名。太行抗日根据地设。1

  • 南汉中郡

    东晋太元十五年 (390) 以汉中郡流民置,属梁州。治所在南长乐县 (在今四川德阳市境)。南朝宋元嘉十六年 (439) 改属益州。齐废。

  • 清水川戍

    南北朝时吐谷浑置,当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清水河注入黄河处附近。《水经·河水注》: “段国 《沙州记》: 吐谷浑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厉……甚严饰。桥在清水川东也。”

  • 仓口

    ①在今河北成安县西南五十里,与临漳县接境。《资治通鉴》:唐建中二年(781),“马隧等诸军屯于漳滨,田悦遣其将王光进筑月城以守长桥,诸军不得度。隧以铁锁连车数百,实以土囊,塞其下流,水浅,诸军涉度。时

  • 观珠塘墟

    亦名观珠圩。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观珠镇。明万历《高州府志》卷1:电白县有观珠圩。清道光《电白县志》卷8:观珠塘圩“在县(治今电城镇)西北七十里”。

  • 敦化县

    ①五代晋天福初改郴县置,属敦州。治所即今湖南郴州市。后汉乾祐初复名郴县。②清光绪七年十二月 (1882年1月) 析宁古塔副都统辖地置,属吉林府。治所在敖东城 (今吉林敦化市)。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 罗桥溪

    即今福建龙岩市西小池溪。《方舆纪要》卷99龙岩县: “罗桥溪在县西二里。源出县西南七十里大小池,合流经此,上有罗桥,至县南三里石鼓潭而会龙川。”

  • 夏各庄

    即今北京市平谷县东二十里夏各庄镇。清光绪 《顺天府志》 卷29平谷县: “东南十里夏各庄。”

  • 集灵台 (臺)

    又名长生殿。唐天宝六年 (747)建,为华清宫殿堂之一。在今陕西临潼县南华清池内。张祐 《集灵台》 诗: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唐末华清宫建筑皆圮废。

  • 夕阳亭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为汉晋时践别之所。《后汉书·杨震传》:延光三年(124),“震行至城西夕阳亭”。又《种劭传》:中平末,董卓率军入京师,至河南,种劭奉诏止之,“卓辞屈,乃还军夕阳亭”。李贤注:“夕阳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