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路
元改鄜延路置,属陕西行省。治所在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黄龙、宜君等县以北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明改为延安府。
蒙古改延安府置,治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宜君、黄龙等县以北,宜川、吴堡、府谷等县以西,葫芦河下游和白于山以东,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伊金霍洛旗和乌审旗等地。明复改为府。
元改鄜延路置,属陕西行省。治所在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黄龙、宜君等县以北及内蒙古伊克昭盟地。明改为延安府。
蒙古改延安府置,治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宜君、黄龙等县以北,宜川、吴堡、府谷等县以西,葫芦河下游和白于山以东,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伊金霍洛旗和乌审旗等地。明复改为府。
即今广东番禺市西北大石镇。清同治《番禺县志》卷18:墟市有“大石墟”。
元置,为水站。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月波乡。
在今河北宣化县西南六十里深井。明正德五年 (1510) 筑城,设守备把总。清亦于此设把总。即今河北省宣化县西南深井镇。明正德五年(1510年)筑城。初属蔚州卫,后改属万全都司。设有守备、把总各一。清康
在今山西文水县南十五里南、北武涝村。《方舆纪要》 卷40文水县: “武涝泊在县南二十里。唐天授二年赐名朱雀泊。” 明末已涸。
即今福建长汀县南涂坊乡。1930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汀连县治此。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故邺县附近。《资治通鉴》:东晋永和五年(十六国后赵太宁元年,349),石虎死,“(彭城王)遵至安阳亭,张豺惧而出迎,遵命执之”。即此。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十六国后赵太宁元年(349
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馆陶县西北清阳城。三国魏属阳平郡。《资治通鉴》: 西晋永嘉元年 (307),“苟晞击汲桑于东武阳,大破之。桑退保清渊”,即此。北魏移今山东冠县东北清水镇。北齐属清河郡。隋初
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汉书·武帝纪》:元光三年(前132)五月,“河水决濮阳,汜郡十六,发卒十万救决河,起龙渊宫”。《水经·河水注》:河南有龙渊宫,“盖武帝起宫于决河之旁,龙渊之侧,故曰龙渊宫也”。
一名野车河墟。即今广西南丹县东南车河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南丹土州图:东南有野车河墟。民国陈正祥《广西地理》:锡矿“产地以南丹县属的大厂乡、车河乡为最著名”。
在今湖北黄州市北十里禹王城。《宋书·州郡志》 南豫州刺史: “咸康四年,毛宝为刺史,治邾城。” 即此。集镇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中部。区人民政府驻地。属邾城街道办事处。人口7.1万。为原新洲县城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