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戏城
即彭戏。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南彭衙村、北彭衙村。《史记·六国年表》: 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伐大荔,补庞戏城”。
即彭戏。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南彭衙村、北彭衙村。《史记·六国年表》: 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伐大荔,补庞戏城”。
即今四川仁寿县西北杨柳乡。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3仁寿县:杨柳场“在县北五十里”。
古代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市北)、南岳衡山(在今湖南衡山县西北)、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北岳恒山(原在今河北唐县西北。明改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
亦名方泽坛、方丘坛。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明嘉靖九年(1530)建。为明、清帝王夏至日祭皇地祗神之地。清《日下旧闻考》卷57引《明典汇》:“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1925年辟
①又作阿。战国燕邑,后入赵。即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镇。《史记·赵世家》: 成侯十九年(前356),“与燕会阿”。《正义》 引 《括地志》: “故葛城,一名依城,又名西阿城。” 孝成王十九年 (前247
今浙江洞头县南北策、南策、东策三岛的总称。《清史稿·地理志》: 瑞安县东长带山 “迤北南策山,与东策、北策相望”。
一名朱堂店。即今河南罗山县西南朱堂店村。清乾隆 《罗山县志》 卷1 《镇店》: “猪堂店,西南八十二里。”
唐至德二年(757)改龙城县置,为连城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元一统志》:岑溪“在岑溪县界。县因此溪而取名”。乾元初为义州治。北宋初迁于今岑溪县,为南义州治。太平兴国初为南仪州治。熙宁四年
即今广西西林县西古障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西隆州图:西南有古障汛,有把总、外委驻防。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西,属右江镇隆林营管辖。清时设兵防守于此。
即今山西浑源县东南七十里王庄堡镇。《方舆纪要》卷44浑源州:王家庄堡“本王家庄马驿,嘉靖十九年筑堡,周二里有奇。又东南与灵丘县接界,山路崎岖,亦控扼之所也”。清初置王家庄巡司于此。
即今湖北麻城市西南五十二里宋埠镇。民国《湖北通志》卷73《兵事》:清同治二年(1863)四月,“舒保马队抵宋埠”。民国时有县佐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