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应县

应县

1912年改应州置,属山西雁门道。治所即今山西应县。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


在山西省北部。属朔州市。面积 1708 平方千米。人口26.7万。辖3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金城镇。唐末置金城县,五代梁分云州置应州,以北有龙首、南有雁门二山相应得名(《寰宇通志》),治金城县。唐天成元年(926年)于应州置彰国军节度。辽属西京道。金属西京路。元属大同路。明洪武初废金城县入应州,属大同府。清因之。1912年改州为县,称应县。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直属山西省。1958年与山阴县合并。1960年分治,属晋北专区。1961年属雁北专区。1993年属朔州市。地处桑干河中上游、大同盆地南端。桑干河、浑河、黄水河、木瓜河、虾河流经境内。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谷子、玉米、小麦、高粱、马铃薯、莜麦、豆料和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石灰石、萤石、长石、石英、云母、金、铁、褐煤、磷、铜等。工业有电力、麻纺、棉纺、化工、酿酒、陶瓷、建材、机械等。朔广、繁水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应县木塔、净土寺、繁峙古城遗址等。


猜你喜欢

  • 垛庄驿

    即今山东蒙阴县东南五十四里垛庄镇。清康熙二年 (1663) 置驿丞,乾隆十四年 (1749) 改置巡司。在今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垛庄。清康熙二年(1663年)置驿丞,乾隆十四年(1749年)改设巡检司。

  • 兴仁镇

    ①即今黑龙江省明水县东兴仁镇。旧属拜泉县。民国《黑龙江志稿》卷2:明水县有兴仁镇。②在今江西于都县东北。《清一统志·赣州府二》:兴仁巡司“在雩都县东北一百里。旧名平头寨,路通闽广,当五洞七径之冲。宋绍

  • 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蒙古中统三年(1262)设济南、滨、棣、益都等路宣慰司,治济南路(治今山东济南市)。至元二年(1265)罢。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复置济南道宣慰司,即山东东西道宣慰司,二十四年(1287)移治益都

  • 治涅水

    即今朝鲜咸镜南道洪原之新翼川。《金史·高丽传》: 康宗 “遣石适欢以星显、统门之兵往至乙离骨岭,益募兵趋活涅水,徇地曷懒甸,收叛亡七城”。

  • 大黄山堡

    明弘治中置,属山丹卫。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九十里大黄山。《方舆纪要》卷63山丹卫“永兴堡”条下:“又东南有暖泉、大黄山等堡。”

  • 上洪县

    西魏改略阳县置,为德广郡治。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隋属襄阳郡。唐贞观元年(627)废。古县名。西魏改略阳县置,治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属德广郡。隋属襄阳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废。

  • 小溪村

    即今安徽歙县南小溪乡。清乾隆《歙县志》卷1《都鄙》有小溪村。

  • 鲁密东谷

    俗称东谷司。即今四川丹巴县西南东谷乡。清康熙四十年 (1701) 于此置鲁密东谷土百户,属明正宣慰司。后废。

  • 府谷县

    五代梁乾化元年 (911) 升府谷镇置,为府州治。治所在今陕西府谷县境。次年迁至留得人堡(今陕西府谷县城)。元属葭州。清属榆林府。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东北端,东隔黄河与山

  • 苏密城

    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八里辉发河南。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4:苏密城“(吉林)城西南三百余里。周六里,东西二门。内有子城,周四里。址尚存。近城十余里间,四面皆有小古城”。据传此古城址,为渤海中京显德府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