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庐山

庐山

①亦名东庐山。即今江苏溧水县东二十里东芦山。《隋书·地理志》:溧水县有庐山。《宋史·河渠志七》:南宋乾道年间,建康守臣张孝祥言:“秦淮水三源,一自华山由句容,一自庐山由溧水,一自溧水由赤山湖,至府城东南,合而为一。”

②古称南障山。又名匡山、匡庐。即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其次为香炉、五老、天上等峰。《史记·河渠书》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水经·庐江水注》:“《豫章旧志》曰,庐俗字君孝,本姓匡,父东野王,共鄱阳令吴芮,佐汉定天下而亡,汉封俗于阳,曰越庐君,俗兄弟七人皆好道术,遂寓精于宫庭之山,故世谓之庐山。汉武帝南巡,睹山以为神灵,封俗大明公。远法师《庐山记》曰,殷周之际,匡俗先生受道仙人共游此山,时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因以名山矣。”山多巉岩、峭壁、清泉、飞瀑之胜,林木葱茏,气候宜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誉称“匡庐奇秀甲天下”。著名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三迭泉、含鄱口等。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1)别名匡庐、匡山。《水经注·庐江水》:“庐俗兄弟七人皆好道术,遂寓精舍于宫庭之山,故世谓之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近长江,东临鄱阳湖。为古老变质岩断块山。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9千米,宽约16千米。主峰汉阳峰,最高海拔 1474 米。多峭壁、瀑布和云海。仙人洞、五老峰、香炉峰、含鄱口、龙首崖、三叠泉等为重要景点。夏季凉爽,为著名避暑胜地。植物品种丰富,建有以引种驯化为中心的庐山植物园。富人文景观。有始建于东晋的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宋代“天下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书院、北宋观音桥等著名古建筑。山顶牯岭镇一带多名人别墅,建筑风格各异,并有各种旅游、疗养设施。建有登山公路和缆车。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2)旧县级行政区名。1978年由庐山管理局改置,驻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牯岭镇。1980年撤销,改设九江市庐山区。

庐山景区示意图


猜你喜欢

  • 荣哈

    即宗喀宗。今西藏吉隆县驻地宗嘎。

  • 招远县

    ①南朝宋置,属豫州绥城郡。治所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南。后废。②南朝梁置,属琅邪郡。治所即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为朐县。③南朝梁置,属临沭郡。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境。北齐废。④

  • 永兴县

    ①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改余暨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萧山市。隋开皇九年(589)省。唐仪凤二年(677)复置,属越州。天宝元年(742)因与江夏郡永兴县重名而更名萧山县。②北魏黄兴初置,属建昌

  • 金谷园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凤凰台南。西晋石崇建。石崇 《金谷诗序》: “余有别庐在河南金谷涧中,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物备具。又有水碓鱼池。”西晋元康六年(296年)筑,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石崇有《金谷

  • 竺园山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北。明曹学佺 《名胜志》: “隋开皇间,有僧过此,谓人曰: 此山似吾舍卫国竺园。因名。” 《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竺园山“在县东四十里。下有鹿头陂,两崖陡削,傍有微径,仅通人行”

  • 城父县

    ①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城父集。东汉属汝南郡。三国魏属谯郡。南朝宋废并入浚仪县。隋开皇十八年 (598) 复改浚仪县为城父县,大业初属谯郡。唐天祐二年(905) 改为焦夷县。五代梁改为

  • 玉虹泉

    在今湖北英山县西北。《清一统志·六安州》:玉虹泉“在英山县西北三十里。石壁镌三大字,并有石刻题咏”。

  • 范家屯

    即今吉林公主岭市东北范家屯镇。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5伊通州: 西北 “七十五里范家屯”。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辽宁怀德县:“县属范家屯距公主岭五十八里,为南满线一驿站。”

  • 诸葛村

    在今浙江兰溪市西三十六里诸葛镇。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据传南宋末诸葛亮第二十八世孙诸葛大狮迁此居住。诸葛村民居均建于明清,现存二百余幢,包括丞相祠堂、大公堂及大量民居,古朴雅典。在浙江省兰溪市

  • 信都厅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置,属平乐府。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铺门镇。宣统元年(1909) 徙治今贺县东南信都镇。1912年改为信都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分广西贺县、怀集县及广东开建县地置